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西方音乐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历史学)>西方音乐史

简述若斯堪的生平与创作

正确答案: 若斯堪(Josquindesprez,1440-1521)是16世纪初最重要的作曲家。他出生于法国中北部,一生周游各国,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人物,但与尼德兰宫廷的联系并不很密切。他可能曾师从于奥克冈,并在意大利开始了他最初的音乐生涯。1459-1472年在米兰大教堂做歌手,并在那里为斯佛扎家族的公爵小教堂作曲。随后,又服务于罗马教皇和费拉拉公爵的教堂。15世纪90年代他也曾旅居法国,为路易十二的宫廷写过音乐。晚年(1504年)他返回故乡在教会任职,直到1521年浙世。若斯堪是一位承上启下的音乐大师,当时正值1500年前后的文艺复兴盛期,而这个时期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若斯堪和他的一些同代作曲家改进和发展了以杜费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的音乐语言,使之更灵活,更有表现力,更适于表达歌词中所传达的作曲家的思想与情感。若斯堪的作品包括18首弥撒、100首经文歌和70首世俗声乐作品(大部分是尚颂)。他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卡农手法,把它作为统一音乐结构的基本手段。这是若斯堪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曲手法。在这种手法中,我们看到各个声部的模仿点依次进入,然后是模仿点的重叠,也就是在最后一个声部结束它的模仿乐句之前,另一个声部便开始了一个新的模仿点。继续演唱下面的段落。在复调的模仿的法为主的作品中,他也经常插入和弦式的段落,使织体富于变化。他的和声虽然仍是调式的,但是通过低音部频繁的四、五度运动,已经暗示了主一属和声关系的萌芽。在段落的结尾处,若斯堪还常用一种很有动力感的“驱动终止式”。在这种终止式中,声部的进行和节奏的运动都得到了加强。在若斯堪的弥撒曲中,有些沿用和发展了以前的技巧,如定旋律弥撒的手法:另一些则借用以前的一部完整作品作为新的结构框架来进行创作,这种弥撒曲叫做“仿作弥撒曲”(ParodyMass)。还有一种弥撒曲叫做“释义弥撒曲”(ParaphraseMass)或“自由定旋律弥撒曲”,它不同于一般的定旋律弥撒曲之处主要有两点:
(1)对借用旋律不再直接引用,而是把它精巧地作成一种便于运用模仿手法的动机材料。
(2)这种借用旋律不再被支撑声部所独占,而是可以出现在所有的声部中。在15世纪末,尚颂的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当时的宗教作品一样,在尚颂的写作中,四声部也已成为惯例,有时甚至使用五声部。各声部之间的模仿或严格的卡农取代了过去的高音部与支撑声部之间的二重唱结构。歌词采用四、五行诗句构成的单诗节宫廷抒情诗,取代了过去的“固定形式”(如回旋歌、叙事歌等)。在1501年出版的最早的印刷乐谱中,可以看到很多若斯堪创作的优美的尚颂。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