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睦霖题库>其他招录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廉政账户是一个供党员、干部上交其收受的无法退回或不便当面拒绝的现金、有价证劵的专用账户。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中,至少有17个省级纪委设立或者曾经设立过廉政账户,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第一次是2000年廉政账户首次出现后多地开始涌现;第二次是2011年之后,山西、湖南等地开始设立。全国曾至少有17个省份设立廉政账户,进账“数目可观”,专家认为不够透明。 2016年8月13日,广东省纪委发出《关于注销廉政账户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设立的廉政账户一律注销,今后党员干部违规收受“红包”按顶风违纪处理。目前,省纪委廉政账户已注销,该账户余额已全部上缴省财政。 近日,贵州省纪委监察厅发布公告,决定自8月2日起,撤销“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廉政账户,要求党员当面拒收礼金,否则按照最新修订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违纪处理。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曾有17个省份设立过廉政账户,目前至少已经有6个省份撤销。贵州省纪委监察厅日前下发通知,规定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撤销廉政账户,今后一律不再设立。多个省份纷纷取消廉洁账户,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撤销廉政账户,意味着党风廉政建设升级换挡,堵死了少数人利用廉政账户逃避党纪监察的漏洞,提示党员干部拒腐无“面子”可讲,廉洁自律是理所当然的思维方式、行事作风。推进反腐工作的里程,是一项值得全国人民点赞的举措。
廉政账户的设立初衷来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官商关系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保护各级官员,又能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廉政账户的设立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这也是全国有17个省份设立廉政账户的原因所在。毕竟在当时的条件下,地方官员既要一手抓经济,又要处理好官商关系,这个廉政账户即保护了地方干部,也较好地处理了官商关系,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从当初那些设立廉政账户省份的情况看,一些官员也及时上缴了相关钱物。廉政账户在一定历史时期,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廉政账户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首先,事实证明该举措善意有余,惩戒力与警示性不足。该举措认为,许多干部收取贿赂是出于“被动”,“不便退回”、“无法退回”赃款。可实质上,很多腐败者是主动索贿,甚至秉承“不给钱就不办事”。在“廉政账户”之下,丑陋的腐败分子会装“无辜”,以上缴贿金作免罪牌,“用黑金赎罪”本身就是吊诡的。其次,有些贪污受贿的官员,预感到要被查了,才上交部分受贿款,希望能够减轻怀疑、躲避调查;还有的贪腐分子,贪多交少,上交的只是冰山一角,一旦东窗事发,还想混个主动自首,借此减轻处罚。再次,最重要的是,“廉政账户”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从高层到民众对腐败的零容忍相悖,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消费卡行为,都是违纪行为,应该当场拒绝,不能再借口“不便退、不能退”先收下再说。按照这个适用于全体党员干部的党内法规,设立廉政账户的必要性已经基本不存在。所因此,无论在法理上还是情理上,取消“廉政账户”,使腐败分子的罪行减免回归法治正轨,是必然选择。
全国多省份取消廉政账户,不是对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放松了,而是斩断了一些党员干部在利益诱惑面前的幻想空间,是把党纪国法真正挺在了每个党员干部的最前面。它传递了党纪国法对于党员干部更趋收紧的信息,以及对于制度笼子的高度自信。至今,仍有一些地方未取消“廉政账户”,是觉得此举“还有必要”,还是对不合时宜的政策调整迟缓,值得关注。如果是前者,说明某些地方管理者还没跟上当下的反腐败形势;如果是后者,则是某些行政者习惯性拖沓懈怠的表露。无论如何,“廉政账户”应退出历史舞台,法治与法律才是罪与非罪、减罪或免罪的唯一标尺与天平。
取消廉洁账户是反腐力度的一种体现,是反腐工作的一项有力出击。要想打造廉洁政府更好的推进政府工作的开展树立廉政的工作作风我们还要从思想建设出发。通过民主生活会传递党员实干、廉洁的思想觉悟,树立两袖清风的执政理念。
其次,加强监督。完善体制内的监督机制,杜绝人情面子,避免官官相护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引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打造一个党员干部不能腐工作环境。
再次,加大违法成本。有些觉悟低的党员干部作出出格的事情,就是应为事后的代价他说能承受,因此,要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重拳出击,让个别领导干部不敢腐。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