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

睦霖题库>教师招聘考试>小学音乐教师招聘考试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内容:音乐鉴赏《飘逸的南国风》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

正确答案: 飘逸的南国风
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体会其中的感情色彩及蕴含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音乐特征的同时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知识与技能目标】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用具教学多媒体、钢琴、课件。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课件播放三首南方民歌的音乐视频作品进行欣赏,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①这些是我国的哪个省的民歌,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②比较三首民歌的音乐风格,谈谈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③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欣赏《弥渡山歌》(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风格特征)(1)首先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弥渡山歌》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暗喻爱情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2)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俗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为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3)播放配套课件中《脚夫调》的视频材料。问题:南北方山歌的区别。(4)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一平一落。(5)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弥渡山歌》引腔的主体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为自由的旋律和起伏较大的特点。(6)在完整演唱《弥渡山歌》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并与《脚夫调》进行对比,对比南、北方的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学生通过画面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二)欣赏浙江民歌《对鸟》音频MP3播放课件《对鸟》,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和讨论、提问。问题:作品《对鸟》运用了哪种民族调式?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范唱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几句。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唱作品第一部分的谱子并分析其旋律进行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①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情绪及歌曲的时代特点。②播放课件中在音乐会上演唱《幸福歌》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探索民歌的发展。③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环节三:拓展与探究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四)教师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五、小结与作业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我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所以,课后请同学们找几首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欣赏一下。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