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正确答案:
艺术概括是作家创造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的方法。它是文学创造实现其求“真”审美价值取向的基本途径。其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使文学作品由特殊见出一般、借表象张显本质、以有限表达无限,产生巨大的艺术效应。作为认识活动,文学以创造艺术真实来反映社会生活并达到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揭示,从而实现其求“真”的价值取向,但社会生活本身是复杂的、粗糙的、零乱的,其发生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随意性,这时它们作为生活素材还不能进入文学作品,需经作家用艺术发现的眼光来寻找其“闪光点”——富有特征的本质性的东西,而后围绕此点,点染、生发、补充、改造、提炼、概括,使其成为独特的能够显示出一般的“这一个”。这样的例子在优秀名著中是很多的。如《红楼梦》,叙说的虽然是一个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故事及这个故事中的爱情悲剧,然而其创造的艺术世界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道德的、法律的、宗教的、风俗的等等,几乎成为人们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而法国现代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那部通过自己的感觉表现客体世界的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之所以被广泛赞誉为20世纪上半叶里程碑式的杰作而完全可以与《人间喜剧》相媲美,就是因为它的艺术概括力达到了“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的地步。由此,可见出艺术概括的巨大价值。
鲁迅的这段话简练地指出了艺术概括的特征: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艺术概括是以对特殊事物的即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的。作家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的发掘与描绘使其显出丰富且深刻的意义,进而取得从特殊中显出一般的效果。所谓“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事实”就是说只取有“特殊”意义的“一点”,如果“全用事实”只会导致复制生活、罗列现象,进而本质不分、意义难辨,这样,也就丧失了文学作为认识活动所追求的求“真”的价值。二、其统一是艺术提炼的过程。尽管艺术概括是在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的,然而并非意味着作家对这些事物可以不作提炼、加工和改造。这是由于“特殊”虽然因其富有特征而较之其他事物更多地与“一般”相联系,但是无论怎样“特殊”,其体现的“一般”都不可能是完全的,充分的;要让“特殊”在“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真正地成为真实而完整的“小世界”,则有赖于作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对其所观照与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这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只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的意思。李渔在《闲情偶记》里说,“欲劝人为孝者,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有者,悉取而加之。”就是说,为了审美理想的实现,围绕一点“缘由”或“一行”,尽可以“生发”、“改造”或“悉取加之”,如此,“特殊”的“这一个”更容易成为一个完整的“小世界”,以映照生活这个“大世界”。
鲁迅的这段话简练地指出了艺术概括的特征: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艺术概括是以对特殊事物的即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的。作家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的发掘与描绘使其显出丰富且深刻的意义,进而取得从特殊中显出一般的效果。所谓“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事实”就是说只取有“特殊”意义的“一点”,如果“全用事实”只会导致复制生活、罗列现象,进而本质不分、意义难辨,这样,也就丧失了文学作为认识活动所追求的求“真”的价值。二、其统一是艺术提炼的过程。尽管艺术概括是在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的,然而并非意味着作家对这些事物可以不作提炼、加工和改造。这是由于“特殊”虽然因其富有特征而较之其他事物更多地与“一般”相联系,但是无论怎样“特殊”,其体现的“一般”都不可能是完全的,充分的;要让“特殊”在“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中真正地成为真实而完整的“小世界”,则有赖于作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对其所观照与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这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只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的意思。李渔在《闲情偶记》里说,“欲劝人为孝者,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有者,悉取而加之。”就是说,为了审美理想的实现,围绕一点“缘由”或“一行”,尽可以“生发”、“改造”或“悉取加之”,如此,“特殊”的“这一个”更容易成为一个完整的“小世界”,以映照生活这个“大世界”。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