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情感评价的诚挚情态及艺术呈示之含义。
正确答案:
诚挚情态与艺术呈示是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所谓诚挚的情态,是指文学作品的情感评价属真情而非假意,不是“无病呻吟”。真情还是假意,关乎情感评价的价值追求能否实现的问题。情感处于诚挚状态,作品才会动人,其尚“善”的价值取向就能在富于感染力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为读者所认同和接受,产生共鸣。反之,作家的价值追求再高尚再有意义,读者也会在矫饰之情面前无动于衷,甚至产生反感。而真情或者说诚挚的情态,并不是由艺术技巧造就的,它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体验是情感产生的根基,没有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便没有情感的诚挚状态。这是追求真善美价值创造的作家的共同的认识。冈察洛夫说他只写自己“体过的东西”,“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爱过的东西”,“清楚地看见和知道的东西”。鲁迅则告诉人们:“现在有许多人,以为应该表现国民的艰苦,国民的战斗,这自然并不错的,但如自己并不在这样的旋涡中,实在无法表现,假使以意为之,那就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为艺术。”艺术呈示是文学审美价值实现的方式,其情与境的融合,让读者从中获取的不仅是思想上的教益,同时还有精神上的享受。关于“善”的价值取向,在文学作品里不是教义式的赤裸裸的直白,而是艺术方式的呈示,即把情感评价寓于“境”的创造之中,并于“理”的诠释相交融。恩格斯当年曾批评同时代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作家敏·考茨基的小说《新与旧》有席勒化倾向,指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同样的观点:“每一种富有诗趣的情感,都得有抒情风格、场面、人物、性格或大自然的描写等等流露出来”,“不要议论”。这就是说,文学作品是通过“境”(典型、意境、意象)的创造寄寓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的。情是内在的,境是外在的,两者一表一里,融为一体。诗歌作为典型的情感艺术,更是如此。清代文学家魏源论诗:“情不可以激”,应“有譬而喻”。中国传统诗学讲究比、兴两法,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