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地球科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理学)>地球科学

根据下图,谈谈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类型及其转化关系和意义。

正确答案: (1)含量:在矿质土壤的表层有机质一般仅占1%~5%,但其作用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能力却远远超过其重量的比例。
(2)分类: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两大类:
A.始残体及半分解的有机质;
B.形成的腐殖质(humus)。
(3)原始来源:土壤有机质的原始来源是植物的死亡组织和一部分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其中以植物组织为主。在自然条件下,林木、灌丛、草地和其他植被的地上部分和根部每年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残体,这些物质被各种各样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粉碎、转化和分解,再通过渗透和混合而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4)有机残体在土壤中的转化:有机残体在土壤中的转化有2种不同的途径:
A.矿质化过程(mineralization)即分解过程——有机残体在细菌(bacteria)和真菌(fungi)的作用下彻底氧化分解为无机矿质养分与CO2和H2O的过程。
B.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其产物是腐殖质——有机残体在微生物不完全分解时的中间产物,能重新合成一类性质较稳定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棕色或暗棕色的无定形胶体物质。
虽然腐殖质抗分解能力强,比一般的生物残体稳定,但它最终还是要被矿质化作用分解转化为无机的矿质养分,所以说腐殖质只是养分生物循环中的一类附加产品或暂时的贮存库而已。
(5)腐殖质作用:腐殖质的产生强烈地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A.腐殖质胶体具有很强的活性,吸附能力特别大,同等重量的腐殖质吸收水分和保持养分的能力是矿质粘粒胶体的好几倍。
B.腐殖质还是很好的“团粒促进剂”,发育良好的表土层的结构体大部分都是由腐殖质胶体粘结而成的。
C.腐殖质作为胶膜涂在矿质颗粒的表面,能有效地掩蔽无机物的本色使土体颜色加深变暗。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