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书法知识竞赛

睦霖题库>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书法知识竞赛

“书道中兴”的清代书法发展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清代书坛比较活跃,流派纷争,去今未远,故见于记载的书家人数也是历代最多的。清代帖学已走入穷途,但在书艺发展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是自唐代以来一直很寂寞的篆、隶得到复兴,出现不少有影响的书家。再加上碑学兴盛,北碑名家辈出,改变了宋、元、明以来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给清代书法带来新的生机,从而形成封建社会末期书道兴盛的趋势,历史上称为“书道中兴”。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国朝书法凡有四变:康(熙)、雍(正)之世,专访香光;乾隆之代,竟讲(赵)子昂;率更贵盛于嘉(庆)、道(光)之间;北碑萌芽于咸(丰)、同(治)之际。至于今日,碑学益盛,多出于北碑、率更间,而吴兴亦蹀躞伴食焉”清代书艺发展的几个大的段落,基本如此。
清初到嘉庆、道光之前是帖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清初帖学延续董书风靡江南的势头,再加上康熙皇帝喜董书,所以董其昌书法“声价益重”,“朝殿考试,斋廷供奉,干禄求仕,视为捷途”(马宗霍《书林藻鉴》)康熙时清朝政局已趋稳定,到乾隆时“承平日久,书风亦转趋丰圆,董之纤弱,渐不厌人之望”,(同上)乾隆皇帝喜赵孟頫书,“于是香光告退,子昂代起,赵书又大为世贵”。(同上)清初馆阁体较明代更甚,已成千人一面、万字雷同的“乌、方、光”的极端状态,完全成了士子求仕的手段。清代法帖刊刻也很多,如清初的《快雪堂帖》,康熙时的《懋勤殿帖》,乾隆时的《三希堂法帖》、《兰亭八柱帖》、《重刻淳化阁帖》,以及成亲王的《诒晋斋巾箱帖》,大收藏家梁清标的《秋碧堂帖》等,对帖学风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帖学书家较著名的有:清初四家姜、汪、笪、何。姜宸英(西溟)专以摹写为宗,“由董书而入晋人之室”,小楷尤工,又“以行草擅长于康熙朝”;汪士鋐(退谷)学赵书得其弱,学褚书得其瘦,“瘦劲中有疏朗之致”,与姜宸英齐名;书画家笪重光(在辛)出入苏、米,小楷法度精严;何焯(义门)“喜临晋唐法帖”。此外还有很受康熙皇帝尝识的张照(得天),其书“初从董香光入手,继而出入颜、米”;王澍(虚舟)以善书在康熙朝任五经篆文馆总裁,其书兼习欧、褚,“书入率更之室”。乾隆年间的刘墉(石奄)是帖学较有成就的书家,包世臣论其书“少习香光,壮迁坡老”,又“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能得“静气”。
康有为认为他的书法“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出石奄之范围者”。并誉为“集帖学之大成”:梁同书(山舟)“出入颜、柳、米、董,自立一家,负盛名六十年”,善书大字,多题额及碑版,名播中外;翁方刚(覃溪)“初学颜平原,继学欧阳率更,隶法史晨、韩敕诸碑”,虽然能守法度,但因“天分稍逊,质厚有余而超逸之妙不足”,被康有为讥为“褊隘浅弱”;以诗文成家的王文治(梦楼),“风流倜傥,书如其人”,他的书法“楷法河南,行书皈兰亭、圣教”,“得松雪、华亭用笔,至老年全学张即之,未免流入轻佻一路”。(《履园丛话》)杨守敬说他“虽秀韵天成,或訾为女郎书”,当时与刘墉齐名,世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称;姚鼐是清中叶“桐城派”著名文学家,其书“专精大令,为方寸行草,宕逸而不空怯,时出华亭之外”,草书学怀素,其书“纯以天趣胜”。这些书家的书艺非不精能,大多局限在宋明以来的帖学范围之内,在书艺上无大的突破。嘉、道以前的书家,当以“扬州八怪”诸家较有新意,特别是金农和郑板桥这两家的书法新意突出,成就较大。
嘉庆、道光年间,清代书法转入碑学,先是唐碑兴盛,除了欧、虞受到普遍重视以外,对清代书艺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是颜书复兴的趋势,乾隆年间习颜名家有钱沣、刘墉,嘉庆、道光以后出了何绍基、翁同龢等名家。何绍基学颜书参入北碑意味,写得灵动超妙,对后来习颜的书家有很大影响。随着金石考据学的发展和秦汉石刻、六朝碑版、墓志、造像、瓦当等的大量出土,以及摩崖刻石的发现,在咸丰、道光年间碑学又转入北碑期。理论上有阮元《北碑南帖论》,为碑学和隶书张目,继有包世臣著《艺舟双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力倡碑学,尊碑抑帖,他们的理论在揭示北碑书体之美,推动碑学兴盛和深入发展上,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北碑的风行又给晚清书艺带来新的转机,习北碑而能自成家数的书家有包世臣、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杨守敬、沈曾植、郑文焯、康有为、曾熙、李瑞清等,可谓清代书坛后劲。其影响不但波及民国和现代书坛,对日本书艺发展亦有巨大的影响。
清代书艺成就不但构成封建社会末期的“书道中兴”,而且对现今书艺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