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变革,但很多人对该理论不太理解。实际上,陶行知所提出的“接知如接枝”就通俗地阐明了其基本内涵。他说:“如接树:这一种树枝,可以接到另一种树枝上去,使它格外发荣滋长,开更美丽的花,结更好吃之果。如果把别人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真知识,接到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真知识上去,那么,我们的知识必定格外扩充,生活必可格外丰富。不过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这样一来,别人的知识,在我们的经验里活着,我们的经验,也就要生长到别人的知识里去开花结果,至此,别人的知识变成了我们的真知识。其实,它已经不是别人的知识,而是自己的知识了。请结合陶行知先生的话,阐明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教育中应该如何看待知识、学生和学习过程。
正确答案:(1)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出发,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个体对于现实的理解和假设,其受到特定经验和文化等的影响,因此每个人对知识所建构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并不是要对所有的学生传授完全相同的原理知识,而是要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他的知识经验建构出新的知识内容。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接得上去”。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主动建构,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使它格外发容滋长,开更美丽的花,结更好吃之果”。这意味着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搜集者,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领路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再是不可亵渎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师生之间成为共同的学习伙伴和合作者。
(3)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角度来讲,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虽然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学习者是一个人在进行学习,但是他在学习中采用的学习材料、学习用具以及学习环境等都是属于社会的,是集体经验的累积。“接知如接枝”就体现了社会互动性的内涵,即自己知识的生长一定会借助他人的经验,自己的经验也会生长到别人的知识里去开花结果。这意味着合作学习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这种主动建构,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使它格外发容滋长,开更美丽的花,结更好吃之果”。这意味着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搜集者,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领路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再是不可亵渎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师生之间成为共同的学习伙伴和合作者。
(3)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角度来讲,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虽然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学习者是一个人在进行学习,但是他在学习中采用的学习材料、学习用具以及学习环境等都是属于社会的,是集体经验的累积。“接知如接枝”就体现了社会互动性的内涵,即自己知识的生长一定会借助他人的经验,自己的经验也会生长到别人的知识里去开花结果。这意味着合作学习会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