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舍弃今世?它在修行中起什么作用?前辈大德们是怎么做的?对你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1)指对世间一切美好毫不希求,而并不是因受精神挫折,见到外境许多丑陋,进而开始厌弃世间。
2)前辈的高僧大德讲过,修行人无论出家、在家对今生的名闻利养等没有兴趣,修行才会圆满成功。否则,一味贪尘世间的琐事,永远无法从轮回的痛苦解脱出来。
3)莲池大师在《缁门崇行录》中,就讲一则公案:五代后汉有位恒超法师,他讲演经论二十多年,一直过着知足少欲的生活。郡守李公素来敬佩大师,想上章表奏皇帝,颁赐袈裟给大师。大师写了一首诗制止他,诗中有“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的句子,表达了他誓愿讲经传法而终老,不想沾染世俗名利而苟活的志向。
再譬如唐朝的庞蕴居士,他虽然是在家人,但对财物、名声看得很淡。后来,他通过参访道一等禅师,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开悟以后,他把金银财宝、巨万家产装进箱子,用船运到湘江扔掉了。有人劝阻:“你不要钱,可以用它做功德、布施给别人,总比修倒入江里强啊!”他就回了一偈颂:“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到了最后,不仅仅是宠蕴自己,包括他的妻子、儿女也都成就了...
仲敦巴尊者,其实就是从内心舍弃了今生琐事的典范。一次,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尊者去传法。他对弟子吉祥自在说:“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持舍弃世间之法,故不允许我作出心行相违的举动。”之后,他终年穿着缀满补丁的旧衣服,在热振寺的森林中修行,常常口里念念着“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可见,一心希求解脱的人,绝不会贪著名声、地位、财富,正因为他把这些看得很淡,故根本不会被此所转。
2)前辈的高僧大德讲过,修行人无论出家、在家对今生的名闻利养等没有兴趣,修行才会圆满成功。否则,一味贪尘世间的琐事,永远无法从轮回的痛苦解脱出来。
3)莲池大师在《缁门崇行录》中,就讲一则公案:五代后汉有位恒超法师,他讲演经论二十多年,一直过着知足少欲的生活。郡守李公素来敬佩大师,想上章表奏皇帝,颁赐袈裟给大师。大师写了一首诗制止他,诗中有“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的句子,表达了他誓愿讲经传法而终老,不想沾染世俗名利而苟活的志向。
再譬如唐朝的庞蕴居士,他虽然是在家人,但对财物、名声看得很淡。后来,他通过参访道一等禅师,认识了心的本来面目。开悟以后,他把金银财宝、巨万家产装进箱子,用船运到湘江扔掉了。有人劝阻:“你不要钱,可以用它做功德、布施给别人,总比修倒入江里强啊!”他就回了一偈颂:“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到了最后,不仅仅是宠蕴自己,包括他的妻子、儿女也都成就了...
仲敦巴尊者,其实就是从内心舍弃了今生琐事的典范。一次,色顿山谷的信众迎请尊者去传法。他对弟子吉祥自在说:“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持舍弃世间之法,故不允许我作出心行相违的举动。”之后,他终年穿着缀满补丁的旧衣服,在热振寺的森林中修行,常常口里念念着“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可见,一心希求解脱的人,绝不会贪著名声、地位、财富,正因为他把这些看得很淡,故根本不会被此所转。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