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金融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财经商贸)>金融学

西方和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成因有种种理论概括。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你认为归纳为几条较为适当?

正确答案: 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归纳为三条比较合适,即需求拉上说、成本推动说和供求混合推动说。
(1)需求拉上说
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可以表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对物价水平产生需求拉上作用的有两方面:
①实际因素,如投资需求增加;
②货币因素,或货币需求减少,或货币供给增加过快。
这样的分析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假定前提的。如果投资的增加引起总供给同等规模的增加,物价水平可以不动;如果总供给不能以同等规模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较缓;如果丝毫不能引起总供给增加,需求的拉动将完全作用到物价上。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图14-1加以说明。
在图14-1中,横轴Y代表总产出,纵轴P代表物价水平。社会总供给曲线AS可按社会的就业状况而分成AB、BC与CS三个线段。

图14-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①AB线段的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态,这意味着供给弹性无限大。这是因为这时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或失业人群。当总需求从D1增至D2时,总产出从Y1增至Y2,而物价并不上涨。
②BC线段的总供给曲线则表示社会逐渐接近充分就业,这意味着闲置资源已经很少,从而总供给的增加能力也相应较小。此时,在需求拉动之下的产出扩张将导致生产要素资源价格的上涨。因此,当总需求从D2向D3、D4增长时产出虽也增加,但增加幅度减缓,同时物价开始上涨。
③CS线段的总供给曲线表示社会的生产资源已经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即不存在任何闲置的资源,Yf就是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产出。这时的总供给曲线就成为无弹性的曲线。在这种情况下,当总需求从D4增加至D5时,只会导致物价的上涨。
(2)成本推动说
这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成本推动的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工资推进通货膨胀论);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垄断价格(利润推进通货膨胀论)。
①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工会迫使厂商提高工资,并使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时,生产成本就会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后,工会又要提高工资,又会对物价上升产生压力,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②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垄断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而人为提高产品价格,导致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理论模型在于论证:不存在需求拉上的条件下也能产生物价上涨。所以,总需求给定是假设前提。既然存在这样的前提,当物价水平上涨时,取得供求均衡的条件只能是实际产出的下降,相应的则必然是就业率的降低。因而这种条件下的均衡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可用图14-2表示。

图14-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在图14-2中,初始的社会总供给曲线为A1S。在总需求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提高,生产成本上升,使总供给曲线从A1S上移至A2S、A3S。结果,由于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失业增加、实际产出缩减。在产出由Yf,下降到Y2、Y1的同时,物价水平却由P0上升到P1、P2。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旨在说明,在整个经济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条件下物价上涨的原因。这种理论也试图用来解释“滞胀”。
(3)供求混和推动说
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例如,过度需求——物价上涨——提高工资——成本(工资)推进通胀。“成本推进”只有加上“需求拉上”才有可能产生一个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当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存在时,就业的难题往往会引出政府的需求扩张政策,以期缓解矛盾。这样,成本推进与需求拉上并存的混合型通货膨胀就会成为现实。

供求混合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如图14-3所示。
图14-3实际上是将图14-1和14-2综合在一起所得的结果。由于需求拉上(即需求曲线从D1上升至D2、D3)和成本推进(即供给曲线从A1S上升至A2S、A3S)的共同作用,物价则沿CEFGI呈螺旋式上升。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