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今天是20世纪最后一个8月15日。首先,我要为在战争中死亡的300万同胞和被日本军队杀害的、比300万多出许多倍的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的在天之灵祈祷。 我这里提到了“同胞、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牺牲者”。战后不久恐怕不是这个样子。那时,“300万同胞的死”具有压倒性的意义,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外国牺牲者的存在。 从70年代,逐渐有人主张日本应该正视在战争中所犯过错,并承担责任。但是,在国内,认识到日本是加害者的人依然是少数。80年代的日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这种国内的“常识”无法被国际社会接受。以1982年审定教科书问题为契机,文部省不得不修改了尽量不介绍日本在二战中的恶行的审定方针。 如何对待自己过去的问题,本来并不是一个如何对待国外的批评的问题。这是一个如何正视自己的过去,以及如何立足于此创造未来的日本的问题,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8月15日文章《正视历史,开创未来》 材料2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的宪法第九条,日本人民永远放弃战争和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日本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是,它的军事行动被限制在保护领土免受外来袭击的范围内。但是,随着冷战结束,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呼吁重新解释宪法或对宪法进行修正以便给日本武装力量更大的自由。尽管有宪法的限制和历史情绪的影响,但日本已经把它的自卫队建成一支亚洲最强大的军队。它每年的军费达到450亿美元。日本有大约23.6万军人,英国军人是22万。日本政府花费了大约1.4亿多美元研制了在富士山演习中使用的模拟战争技术。——摘自(美)《纽约时报》2000年10月1日文章 材料3 据《每日新闻》报道,这次教科书淡化战争罪行事件,便是因为执政自民党和一些右翼历史学家不断施压所致。报道称,这些自民党人士向书商表明,形容日本为邻国带来苦难,等同“反日”和“自我贬损人格”,最后日本各书商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次事件绝对反映了近来日本右翼势力日益高涨的情况。——摘自(香港)《明报》2000年9月11日的报道 材料4 文部省对从2002年度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科书的审议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据调查,过去曾发展为外交问题的关于战争中日本行为的表述,如过去对“慰安妇”及“侵略”等基于“加害者立场”所作的表述大幅度减少了。 在1997年版教科书中,许多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中,都用标题,醒目地提及日本在亚洲各地区的“侵略行为”。但是在这次的申请本中“侵略行为”的措辞都被用各种拐弯抹角的措辞替换了。...不少人指出,这次的许多申请本都从日本是加害者的立场后退的背景是,从1996年前后起,以自民党和一部分学者为中心,对教科书的批判不断升级。——摘自(日)《每日新闻》2000年9月10日报道 材料5 在有关太平洋战争的论述中,教科书说:“战争开始的时候,日军打败盟军,使长期在欧美殖民统治下的亚洲人增加了勇气。”...另外,在实在无法绕开的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教科书采取了偷梁换柱式的卑鄙手法,把有关内容安排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并这样写道:“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中认定,日军在1937年日中战争中,在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人民。但是,关于这一事件,资料上有很多疑点,事实究竟如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见解,有关争论至今仍在继续。” 材料1说:“如何对待自己过去的问题本来并不是一个如何对待国外的批评的问题。这是一个如何正视自己的过去,以及如何立足于此创造未来的日本的问题”,请予以分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