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之说,敝人认为对于我们这些世俗人来说,实害大于益;为何前世做恶,已在地狱受过苦,何必今世再受贫苦、刀兵劫,冤仇、失恋等‘注定’之报,如此适足以使一些人努力行善而仍不能改变厄运,因而生退悔之心,且淆乱造一分善因,得一分善果的准则,致使一般人认为善人不一定皆好报,徒乱是非观念,我们亦常可见到实例,如以往‘南京大屠杀’、‘扬州十日’被杀之人难道皆为恶人(其中很多为儿童),又我们也常看到某人素行善良,忽遭横祸等,令人费解?
正确答案:
此一下问,意有四层请分答之。
(1)先生更自承认为俗人,当然有许多误会,‘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等说,乃宇宙万有,因缘聚散一定之现象,非任何人所造,更不是佛教所造,不过他人说之不详,佛教观察清楚而已。若人认有害有益,从客气说见仁见智,各自不同,真实语说,皆是迷惑错乱,认识不清,颠倒其语耳,与佛无干。
(2)先生所言今受之报、‘失恋’一条,指夫妻失恋耶?抑‘邪淫’失恋耶?语意未明,除外不论。请言其余,兹反问四时,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人所共知。农历四五六谓之夏,十、十一、十二,谓之冬,至秋七月,应该天凉,为何尚热?至春正月应该天暖为何奇寒?昼间下午二时最热,为何不在上午?夜间子后二时最凉,为何不在子前?先生如不能解,另设一问,法律执行徒刑数年,改悔假释为何尚被褫夺公权数年?岂不令改悔者生恨,明乎此,则知乎彼。
(3)中国风俗,孝为善首若孝子做盗,法律能因其孝,面不判以窃盗罪乎?善归善报,恶归恶报,各归各事,斯方谓之不淆乱,有准则。
(4)此即须统观‘三世’之行,‘业力牵引’之力,行有真伪,力有强弱,情极复杂,毫厘不爽,若与先生言,十日难尽。今以世间圣人之言解之,书有‘积善’‘积恶’‘余庆’‘余殃’,诸训,祈细玩‘积’‘余’二字,再参四时寒热之理,或可悟矣。
(1)先生更自承认为俗人,当然有许多误会,‘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等说,乃宇宙万有,因缘聚散一定之现象,非任何人所造,更不是佛教所造,不过他人说之不详,佛教观察清楚而已。若人认有害有益,从客气说见仁见智,各自不同,真实语说,皆是迷惑错乱,认识不清,颠倒其语耳,与佛无干。
(2)先生所言今受之报、‘失恋’一条,指夫妻失恋耶?抑‘邪淫’失恋耶?语意未明,除外不论。请言其余,兹反问四时,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人所共知。农历四五六谓之夏,十、十一、十二,谓之冬,至秋七月,应该天凉,为何尚热?至春正月应该天暖为何奇寒?昼间下午二时最热,为何不在上午?夜间子后二时最凉,为何不在子前?先生如不能解,另设一问,法律执行徒刑数年,改悔假释为何尚被褫夺公权数年?岂不令改悔者生恨,明乎此,则知乎彼。
(3)中国风俗,孝为善首若孝子做盗,法律能因其孝,面不判以窃盗罪乎?善归善报,恶归恶报,各归各事,斯方谓之不淆乱,有准则。
(4)此即须统观‘三世’之行,‘业力牵引’之力,行有真伪,力有强弱,情极复杂,毫厘不爽,若与先生言,十日难尽。今以世间圣人之言解之,书有‘积善’‘积恶’‘余庆’‘余殃’,诸训,祈细玩‘积’‘余’二字,再参四时寒热之理,或可悟矣。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