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文化要略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文化要略

正确答案: 起源于先秦时代,当时的碑有三种,但都没有文字。一种是“宫碑”,立在宫院中测定日影,以确定时间;一种是“庙碑”,立在庙院中栓系祭祀用的牲畜,等待屠宰;另一种是“丰碑”,立在墓穴旁边,上边凿孔,作为棺椁下葬时牵引用的石柱。等到葬礼结束后,丰碑就留在原地,后人为了追念死者,往往随手刻些文字,逐渐成为纪念性的石碑。西汉时已有人单独树立这些纪念性的墓碑,到东汉时已成为一种风气,凡达官显贵,子孙便于墓前立碑刻字,歌功颂德,宣扬门阀。到了隋唐,立碑之风耕盛,不但立于墓前,而且立于庙中,碑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细和考究。富贵之家不惜以重金求大文豪、大书法家为之撰文书字,因此现存的唐代碑文十分丰富,成为一种珍贵史料和书法艺术遗存。
古代的碑分长方形和上圆下方两种,前者叫“碑”,后者叫“碣”,因而合称“碑碣”。隋唐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立碑,并用螭首龟趺作为碑的装饰;其他人等立碣,禁用螭首龟趺。明代把龟趺的头造得很大,突出了它的负重能力,使碑的整体结构更为协调。龟趺,古时称为“霸下”,传为龙的九子之一,力大无穷,性喜负重,所以领了这份差事。
全国现存碑碣很多,陕西西安碑林、山东孔庙碑林是古碑荟萃之地。现存最大的石碑,是江苏省苏州市城外灵岩山的韩世忠墓碑。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颂扬朱元璋功绩,在今南京城外阳山凿石成碑,高60米,因无法运至朱元璋墓前而在山中沉睡至今,称为“阳山碑材”。武则天立无字碑,明代十三陵前也多无字碑。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