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是怎么一回事?
正确答案:
早在兴中会时期,革命派报刊同保皇派报刊之间由于主张的不同,进行过一些小规模的论战。为了捍卫革命原则,清除改良派在思想上的影响,作为革命党中央机关报的《民报》,从创刊那天起,就主动向改良派最重要的机关报《新民丛报》挑战。《民报》创刊号发表了陈天华的《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和汪精卫的《民族的国民》两篇文章,指名批判康、梁主张君主立宪的“妖言”。《新民丛报》立即应战,把康、梁在该报发表过的一些文章汇编成《中国存亡一大问题》一书,广为散发。1906年4月出版《民报》第3期,发表了《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列举双方在12个问题上存在的根本分歧,表示要“分类辩驳”改良派的观点,“期与我国民解决此大问题”。于是,两派报刊之闻大规模的论战就这样开始了。双方论战的焦点是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满清王朝,进行民族革命?《新民丛报》认为,只要光绪亲政,中国即可有望,不必反满。反满只会引起民族仇杀,造成混乱,招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就会被瓜分而亡国。《民报》则认为,不推翻满清政府,中国必不能独立富强;革命不会引起内乱,排满并不排外,不会招致瓜分;真正造成瓜分之祸的正是清朝政府,“故非排满不能弭瓜分之祸”。
二、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新民丛报》认为,中国人民文化程度低,又缺乏见识,不具备共和国公民的资格,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或开明专制制度,《民报》则认为,实行共和政体是大势所趋,中国人民有能力推翻君主统治,建立共和国。
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进行社会革命?《新民丛报》认为,中国不存在土地不均问题,没有必要平均地权,并且认为土地国有对发展生产不利。《民报》则认为,中国确实存在土地贫富不均的现象,只有将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实行平均地权,生产才能得到发展,民生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这场论战持续了两年。尽管梁启超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终因改良派的主张违背了当时的历史趋势和人民的愿望,最后理屈词穷,《新民丛报》也因此而一蹶不振,不得不悄然停刊。经过这场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日益深入人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一、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满清王朝,进行民族革命?《新民丛报》认为,只要光绪亲政,中国即可有望,不必反满。反满只会引起民族仇杀,造成混乱,招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就会被瓜分而亡国。《民报》则认为,不推翻满清政府,中国必不能独立富强;革命不会引起内乱,排满并不排外,不会招致瓜分;真正造成瓜分之祸的正是清朝政府,“故非排满不能弭瓜分之祸”。
二、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新民丛报》认为,中国人民文化程度低,又缺乏见识,不具备共和国公民的资格,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或开明专制制度,《民报》则认为,实行共和政体是大势所趋,中国人民有能力推翻君主统治,建立共和国。
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进行社会革命?《新民丛报》认为,中国不存在土地不均问题,没有必要平均地权,并且认为土地国有对发展生产不利。《民报》则认为,中国确实存在土地贫富不均的现象,只有将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实行平均地权,生产才能得到发展,民生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这场论战持续了两年。尽管梁启超被誉为“言论界的骄子”,终因改良派的主张违背了当时的历史趋势和人民的愿望,最后理屈词穷,《新民丛报》也因此而一蹶不振,不得不悄然停刊。经过这场论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日益深入人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