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教学案例(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1.辩论主题确定前,动员班干部,商讨辩论主题是否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经班委会共同协商,一致通过,最终将"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确定为本次辩论会的主题。2.将辩论主题公布于众,发动全班每名同学为主题献策(要求每人分别提供一条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论据)。3.充分利用班委及团干部的组织能力,分别到图书馆、书店、网上查找与本次主题有关的内容,作为组织者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料的查找搜寻中去。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一周左右的查找与整理,找到与本次主题相关内容数十条,帮助学生筛选组织这些材料,作为本次辩论会的主体内容。5.召集正反双方辩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辩论技巧。6.在辩论赛举行前两三天进行一次辩论程序的演练。以上案例片段是某初中语文教师为《走上辩台--上网利弊谈》一课所做的课前活动准备,请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正确答案:
问题:建议:补充必要的知识与策略;话题由全班同学自由选择;鉴于活动目的与教学目标,可根据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将班内同学分为正反双方两个小组,教师以调解员的身份介入,调整小组内同学的不均衡状态;由正反双方根据组内同学的构成情况,自行决定谁来当辩手,不要由教师或班干部过早地给予指定,最好在学生充分准备基础上的前一天再确定辩手成员,辩手一旦产生,原来的正反两个小组可以撤销重新组合,辩手们要自己去寻找"亲友团"对自己的辩题予以支持,做亲友团也要充分做好准备,以便在需要时能拿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辩手。1.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教科书的编排没有作充分的诊断,以确定教学的起点:2.教师没补充学生参与辩论这一活动的必要知识:3.辩论的话题由班干部商讨决定,看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了学生的需要,其实是以少数优秀生为主体,尊重了少数优秀学生的需要,而且整个活动好像只有班干部在准备,其他同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配角,被动地被安排去做某一件事:4.活动的准备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给人一种被强迫收集资料的感觉;5."召集正反双方辩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辩论技巧"此条是不可取的,学习辩论的技巧,了解辩论的常识是八年级学生应该学习的一项内容,而不是某几个少教学生的特权,辩论的技巧应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课上学习,而不是仅由正反双方的辩手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