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灾害抗争的历史。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不仅战胜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还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社会领域的风浪。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降临华夏大地。肆虐的“非典”疫情,使得那一年的春天躁动不安。成千上万的医务人员冲上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面对严峻疫情,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及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向全党发出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的号召。国务院先后召开十多次常务会议,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防治措施,制定并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防治工作纳入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 材料2 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对策,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重大举措。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汶川地震5个月后,国家立法机关修订防震减灾法,提高学校、医院的抗震设防标准,并对应急救援机制、过渡性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等作出相应调整。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发生着深层变革。“以前人们对灾害的重视不够,认为灾害是不能预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说,“这些年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国家到普通百姓,大家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普遍重视。” 材料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重创中国大地。 面对严重的灾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迸发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力量,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北川老县城在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2万多居民只有4000余人劫后余生。作为异地重建的县城,北川新城的建设,牵动着党中央领导的心。新县城选址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取名“永昌”,寓意新北川和全国一样永远繁荣昌盛。经过建设者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战,2011年4月20日一早,巴拿恰商业街在永昌3万多居民的欢笑和泪水中开启。直到午夜,这里仍然水泄不通…… 北川新县城的建设只是“5·12”大地震中,灾区浴火重生的一个缩影。三年中,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1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完成城镇再造,为2000万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让破碎的山河重现勃勃生机。 在接下来的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紧急应战,风雨同舟,以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夺取了一次次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材料4 2008年年末,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受到重创,国外订单骤降,大量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失业人数增加……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就在当年年底两个月的时间里,胡锦涛总书记三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果断制定和推出重大举措。判断之准、速度之快、力度之大,世界为之瞩目。 在准确研究判断形势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及时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果断及时、灵活有效地应对,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的趋势。2009年,中国经济出现了令人惊叹的“V”形反转,在全球率先实现回升向好。 材料5 鉴于利比亚内乱局势不断升级,中国驻利比亚公民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政府准备分批撤出在利比亚工作的中国人。据法新社2011年2月22日报道,此前有1000多名在利比亚务工的中国建筑工人在工厂遭到打砸抢之后,不得不逃离工厂,步行前往首府的黎波里。 据路透社援引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示“全力保障中国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外交部网站上发布的一条通知称,国务院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立即采取派船、派飞机等措施展开撤离行动。据悉,中国政府可能调派民航包机和附近海域的运输船只、中国海外作业渔船携带必要的生活医疗物资,并就近租用大型邮轮和大客车赶赴利比亚附近,随时准备进入利比亚,分批组织中国驻利比亚人员撤离。通知上还公布了“在利比亚中国公民领事保护应急电话”。 ——摘编自:德国之声中文网文章,题为《北京准备撤离驻利比亚人员》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人类在应对各类灾害、危机的实践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固性联系,它不依赖于意识而客观地存在着。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要想达到预想的结果,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符合客观规律性为前提。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这就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规律的客观性又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利用客观规律,以正确思想为指导,才能使主观能动性得到正确有效的发挥。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性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盲目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发挥越大,损失就越惨重。这就是规律的惩罚。
其次,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决不意味着可以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这种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就成了一句空话。要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要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经过主观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斗争,才能达到目的。利用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据,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了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并充分发挥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在面对自然灾害、金融危机、战争事件等各种危机情况下,冷静思考,积极面对,掌握对策,得以完善处理。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