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睦霖题库>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案问题。

正确答案:近代教案又称“反洋教斗争”或“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指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利用教会侵略中国的斗争。有论者认为“反洋教斗争”不准确,应提“教案”或“反对外国教会侵略”,中国近代史上教案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61年贵阳教案到1870 年天津教案。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建教堂,无视中国传统礼教,引起一些官员和士绅不满。从1861年贵州驱逐传教士开始,反教会斗争传遍全国。1870年夏,爆发了天津教案。传说,法国天津教堂迷拐幼孩,群众前往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开枪杀人,群众将他欧毙。接着,群众焚烧教堂,杀死外国教士等20人。法、英、美、俄等向清政府抗议。曾国藩到天津查办,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屈服压力,被迫妥协。最终,杀害16人,缓刑4人,充军25人,赔款49万两,对法道歉。
第二阶段,从天津教案到中法战争结束。传教士在华办学校、医院和报刊,进行奴化宣传。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传教士多卷入战争。地处抗法前线的人民把反教会侵略与保卫边疆相结合,遭到清政府镇压。地主阶级上层日渐消沉,中小地主日益积极反教会,下层群众增多。
第三阶段,从中法战争结束到中日战争前。传教士与中国官吏勾结,包揽词讼,地方官“袒教抑民”,导致民冤不伸。群众反教会斗争发展,先后掀起武装起义,如四川余栋臣起义。
第四阶段,从中日战争到义和团运动。外国传教士参与瓜分中国活动。山东、广西等地人民则自发地把反洋教和反列强相结合,推动了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的反教会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组成部分。外国侵略者的利用传教之机的猖獗活动,不断引起民愤,最终激起爱国人士的斗志,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但是其中有对洋人洋事物有着偏狭的盲目排斥,拼死抵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性和笼统排外的落后性交织在一起,既是帝国主义长期为恶而退出来的以牙还牙的反抗,也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局限而不能科学地区分洋人、洋事物与帝国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复杂关系,只是凭着直观认识和义愤而诉诸于暴力,表现出的种种狭隘蛮干和报复情绪。
清末新政
在帝国主义扶持下得以苟延的清政府,为继续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于1901年颁发“改 革”諭旨,准备实行“新政”,并于1901 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
改革官制。1901年,清政府撤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设立一些新的机构,如商部、练兵处、巡警部、学部等。裁撤一些旧衙门,如詹事府、通政司等。但官制改革没有触动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也没能革除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弊端。
改革兵制。1901年,清谕令停止武举,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建立采用西制西法西器的“常备兵”。1904年,练兵处和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常备兵“36镇,总共为45万人。
改革学制。主要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三项内容。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科举考试改试”策论“,废除八股,奖励出国留学人员。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5年下令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建立大量新式学堂。
奖励工商。主要是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振兴工商业的有关立法,还公布了一些奖励兴办实业的条例和有关章程。总的来说,清政府的“新政”,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显得支离、敷衍、拖踏,缺乏总体目标和实施规划,其根本问题在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这不能不使人们对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诚意产生怀疑,也使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