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 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 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 ——(宋)司马光 材料三:“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 ——清·钟天纬《扩充商务十条》 材料四:甲午战争后,……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说出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贾谊观点:主张重农抑商;
背景:秦末战乱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或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
司马光观点:认为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之源;
背景: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背景:秦末战乱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或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
司马光观点:认为农业、工商业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财富之源;
背景: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