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舒婷的《致橡树》是如何来表达作者的理想的。

正确答案: 《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是舒婷的成名作,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一开篇,就以连续否定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认识,舒婷选择了六个在一般阅读习惯中代表美好事物的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对它们的固有性质进行了颠覆性使用,表明爱情不是凌霄花式的炫耀自我,鸟儿式的简单歌唱(愉悦)、泉源式的单方向的奉献、险峰式的成为陪衬与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的,只有照耀、滋润,单向的给予。在否定了这些方式的“不够”之后,舒婷提出了她所认定的理想的爱情的形式:“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在这种形式中,最重要的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平等的关系,各自都有着独立的尊严,也有着各自独立的精神历史和经验,但又能够在精神上互相发现与激活:“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握”和“触”,又一次显示了两个平等个体之间的互动的交流。而由“根”到“叶”,从“地下”到“云里”,诗歌的空间位置由低向高,伸向高远的天空,使诗的精神境界为之扩大。
此后的诗句,就都是在以具体的意象来传达诗人对这种爱情的深刻的想象与理解。作为男性象征的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杆∕象刀,象剑,∕也象戟”,是一个勇敢的战士的形象,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包括精神性的);而作为女性象征的木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立的贡献(红硕的花朵),但也在自己的奋争的经历中遭遇过挫折和无奈,所以有“沉重的叹息”,但仍坚持要和男性伴侣一起投入战斗,象英勇的火炬。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爱情,当然能够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的打击,也能共享其间精神上撞击出的“雾霭、流岚、虹霓”的美丽。
诗歌最后以结实平直的语言结束:“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