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政治经济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正确答案: (1)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任何商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在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资本家让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是,资本家生产商品,目的也不是价值,而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①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②价值增值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下面举例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假设,资本家让工人生产棉纱,消耗10斤棉花,价值为10元,消耗的纱锭等劳动资料的价值为2元,工人用6小时生产出10斤棉纱,假定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12元都由纺纱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棉纱中去。另一方面,工人在进行纺纱时,其抽象劳动形成新价值。假设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为3元,工人劳动6小时形成的新价值也为3元。这样,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价值共15元,都在新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但商品的价值仅与预付资本价值相等,没有超过预付资本价值的余额,即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同样的假设下,劳动力一天的价值是3元,工人只用6小时就创造出补偿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但是,资本家购买了工人劳动力一天的使用权,他还可以让工人继续劳动下去。比如,要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将20斤棉花纺成20斤棉纱,所消耗的棉花价值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增加了一倍,共计24元,全部转移到新产品棉纱之中。劳动12小时,形成新价值6元。这样,20斤棉纱的价值为24元+6元=30元。而资本耗费只有24元+3元=27元。资本价值增殖了3元。这就是剩余价值。由此可见,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当资本家把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