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嘎仙洞(鲜卑遗迹/先祖石室)。
正确答案:(1)位置: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
(2)“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3)洞口高12米,宽19米,洞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28米,穹顶高20余米,犹如大厅,可容数千人。洞内正中有一块被称为“石桌”的天然石板,用来祭祖的。洞府是部落成员聚会的地方,洞内地面杂陈着碎石兽胄,有明显的火烧痕迹。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
(4)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石室。洞内的文化堆积最深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说明洞内生活的鲜卑人过着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
(5)石刻祝文:在距洞口15米的西侧石壁上,有一处石刻祝文,高度与视平线相齐,竖行,通高70厘米,通宽120厘米,共19行,每行12~16字不等,字体大小不一,约3~6厘米,全文201字,汉字魏书,清
晰可辨。刻辞的内容是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这里致祭时所刻的祀文,首行刻“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七月甘五日”,“太平真君”是北魏第三个皇帝拓跋焘的第五个年号,“四年”为公元443年,与《魏书》记载基本相符。
(2)“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3)洞口高12米,宽19米,洞内南北长92米,东西宽27-28米,穹顶高20余米,犹如大厅,可容数千人。洞内正中有一块被称为“石桌”的天然石板,用来祭祖的。洞府是部落成员聚会的地方,洞内地面杂陈着碎石兽胄,有明显的火烧痕迹。洞内西壁上有北魏太平真君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祭祖时刻的铭文。
(4)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石室。洞内的文化堆积最深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说明洞内生活的鲜卑人过着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
(5)石刻祝文:在距洞口15米的西侧石壁上,有一处石刻祝文,高度与视平线相齐,竖行,通高70厘米,通宽120厘米,共19行,每行12~16字不等,字体大小不一,约3~6厘米,全文201字,汉字魏书,清
晰可辨。刻辞的内容是北魏第三代皇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这里致祭时所刻的祀文,首行刻“维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七月甘五日”,“太平真君”是北魏第三个皇帝拓跋焘的第五个年号,“四年”为公元443年,与《魏书》记载基本相符。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