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

分析一下《湘累》中形象塑造的特点。

正确答案: 《湘累》的形象塑造的主要特点是:突破时空的界限,将不同时问,不同地点,彼此不相干的人事凑在一起,抓住它们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某种类似和联系,用诗人的主观想象和幻想把它们调和统一起来,使不同的事物融合为完整的象征性形象,构成一种意蕴丰厚、寓意深远的意境,从而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感受和复杂的情绪,从总体上更深地暗示出来。
作者将人们熟悉的女英、娥皇的传说和屈原被放逐的故事这样本来发生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并且互不相关的两件事揉合在一起,同时,与湘灵那哀婉缠绵的水上歌声相响应,将屈原那种切望归去又不得归去的矛盾情感贯穿全剧。表面上看来,湘灵的歌声似乎是对爱情的歌唱,但她们所怀念、歌唱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外在形象,它只有一种名称(“爱人”),一个代名词(“他”),甚至只是一种精神,一种情绪,因此,实际上是通过湘灵对恋人的怀念和盼望,向一切思乡怀土、眷恋祖国的人们所奏出的一曲“招魂曲”。剧中特别写到屈原对湘灵歌声的反应:湘灵呼唤恋人归去的歌唱内容,女须和船夫听不明白,唯有放逐中的百感交集的屈原,听清和感受了其中盼归的内蕴,于是,这歌声更加激起了他的情感的波涛,加深了思乡怀土、痛恨现实黑暗、渴望报效祖国的情思和意愿。这样,就通过他们之间感情上的交流而把他们融合起来了。
由此看来,屈原已失去历史人物的本意,正是作者的“夫子自道”。因此,历史人物屈原实际上已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作者之所以借助屈原被放逐的故事,除了由于故事本身为人们所熟悉,因而易于人们接受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屈原当时的处境和心境同当时旅居日本的青年爱国诗人郭沫若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由于作者将湘灵哀婉的歌声与屈原痛楚的心境融成一体,从而使屈原这个象征性形象给人一种如梦似幻,若隐若现的朦胧感。这种因朦胧感而造成的含蓄委婉的美和诗人借屈原之口抒发坦荡奔泻的感情所造成的雄浑豪放的美交融在一起,造成一种扑朔迷离含蓄不尽的象征意蕴。人们可以从屈原能听出女须、船夫听不到的呼唤他归去的内容中,看出郭沫若这位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炽热情怀;也会想到,剧中关于屈原愤世嫉俗、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创造的内容,正是郭沫若渴望张扬个性、报效祖国而又不能如愿的矛盾心理所激起的感情回流。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