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音乐(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音乐(统考)

【课题名称】《月之故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 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 四、教学工具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 教师演唱--《月之故乡》。 板书课题《月之故乡》。 (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 (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 (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 (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节奏。 ②比较旋律。 ③视唱前两段乐谱。 (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 ②比较节奏。 ③视唱前三段乐谱。 (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 ①比较旋律:有所不同。 ②视唱第四段乐谱。 ③视唱整首乐谱。 ④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 (7)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演唱歌词。 (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1919-2003年),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 (1)播放《乡愁》视频。 (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

正确答案: (1)优点:本教学课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非常充实、紧凑。刚上课时通过常规发声训练,纠正演唱中的咬字、气息和歌唱位置,为学生把歌唱好做准备。导入环节通过回忆刚刚过完的中秋节引出课题《月之故乡》,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让学生对歌曲形象有整体认识并初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新课教授环节中通过试唱主题旋律,加深对主题的印象,为与后面的曲谱比较做准备。接着通过相似旋律与节奏的演唱比较,解决演唱时容易唱混淆的问题,并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把握。最后通过对词作者彭邦正的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表达歌曲情绪。这些都是在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学设计。在总结与提高环节通过欣赏视频《乡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随着情感的升华,学生能从“把歌曲唱会”到“把歌曲唱好”。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课例。
(2)缺点:过程与方法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这样写: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