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书法知识竞赛

睦霖题库>艺术文化生活娱乐知识竞赛>书法知识竞赛

印章常用章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平正、匀落:这一类印在古印和流派印中是大多数,无论文字大小、笔画粗细,都能做到匀称、妥帖。通过适当的移展部分笔画和变形处理,使笔画多处不觉其繁,笔画少处不觉其空。但初学者每喜随意屈曲笔画,把空白填满或排匀,使全印平板无味,这是不好的。
(2)疏密、统一:“疏”和“密”是书画篆刻虚实对比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只要处理合宜,可以使一幅
画、一幅字或一方印生动活泼、意趣无穷。反之,也可能会造成重心不稳与平板散乱的弊病。疏密的调遣,一般宜用调整文字的繁体和异体等手法,人为地使全印疏密产生强烈对比。前人对章法的虚实对比的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就是“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能容针”,我们可以从一些名作中对照体会。“统一”的范围较广,它是指结体的方圆(如鸟虫篆)、字体(如大篆、小篆)、流派风格(如黄士陵、赵之谦、吴昌硕、浙派和皖派)等。如果不加艺术处理,任意将钟鼎文和汉印文字杂处一印,或者外框是秦印的田字格,但里面安置的是汉印文字,有时是《说文》没有的,或为有来历的繁体字、篆字,而在几个篆字中夹杂一个自造的“简化篆体”,则是初学者最易犯的通病了。
(3)巧拙、粗细:篆刻作品中的“巧”和“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它能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爱好者的审美情趣。犹如烹饪中有人喜用糖,有人喜用辣;或者在花木爱好者中,有人喜欢山茶、牡丹,有人却偏爱枝干虬曲或老干抽枝的树桩盆景一般,生活和艺术园地都应该百花齐放。以上的比喻尽管不太贴切,但艺术园地中,如果一花独放则必然令人生厌。然而,印章中的“巧”要追求渊雅秀美,而不能失之甜俗,例如徐三庚,由于他在篆法上过分追求让头舒足,疏密配置上也略嫌过分,“巧”得过头则流于纤巧、单薄,故其成就不及吴熙载、赵之谦。同样,“拙”也不能故作狂怪,在报刊上常见到一些青年的习作,在篆法上故意错落参差,似乎想以拙取胜,其实,这种毫无来由的“拙”,反而显示了作者艺术素养的浅薄。相对来说,“拙”要比“巧”更难一点,如能据印文特征或印文的语意内涵(指闲章),该巧则巧,该拙则拙,则必然相得益彰,使人回味无穷。印章中的文字如果刻得有粗有细,充分体现书法的笔意,就会使整个印章产生一种动感、节奏感(印石上的墨稿就应体现出粗细来),正如一首动听的乐曲,不可能老是以同一种音调、在同一种音域、以同一种乐器演出一样,必须要有高音、低音。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其焦墨、浓墨和淡墨、飞白的处理,往往能给人以最深的印象。不过,初学适宜先临刻平正的满白文,以后通过书法上的练习,配合欣赏名家印和汉将军印等,仔细体会这些范印中粗细的变化,才能尝试在印章中做到轻重适度、粗细合宜。
(4)增减、重复:有时候,一方印由于字体尴尬,一时难以安排妥贴,就可以考虑用增减笔画的办法来处
理。但不可字字都作增减,更不能增减得不合情理、生造新字,要合乎篆体和字义。但如果章法上并无安排的困难,则不必增减笔画。印章中出现重复的字,一般有两种办法处理:两字相连接的,可用很短的二小横表示重复,或者以变化篆法、采用异体的办法解决。
(5)挪让、呼应:有时在章法上因一字空处太多,或者出现斜笔,或者笔画中结构过于板实,不妨挪动、
伸缩部分笔画或部位,使之舒展合理。呼应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这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手法之一。它的形式有好几种,按呼应的不同空间地位分为“并头呼应”、“对角呼应”、“交叉呼应”等,表现得较多的是白文留红、朱文留空的虚实呼应。
(6)盘曲、变化:盘曲部分的笔画,使全印产生一种绮丽生动的感觉,这在汉代殳书、鸟虫篆中早有表现,偶而为之,可取得章法上的协调。但是,这要与低格调的故作盘曲相区别。同一种印文,如果要反复设计刻制多次,不采用变化手法是不行的。可以变化朱、白文,也可以变化流派风格,或者变化其字体的结构,不论大篆、小篆的工具书里,一般都有变化各异的篆法可供选用。这里顺便说一句,备有多种篆书工具书十分有助于创作上的变化。
(7)穿插、并笔:印章中的穿插处理,往往打破了文字之间的地位、界限。伸缩其部分笔画,能使字与字
之间互相得到有机的穿插、组合。但如果穿插不当,会使全印的气势阻隔而破坏了整体美。遇到印文笔画过于琐碎,或平行线条过多显得光削呆板时,不论朱文、白文都可作并笔的处理,以使全印统一为一个整体。朱文的并笔处理可参看封泥及齐白石的作品,白文则可参看汉烂铜印,汪关、赵之谦、吴昌硕等的作品,以免毫无限制地并笔弄巧成拙。
(8)留红、空白:在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篆刻作品中,我们常会看到在一些容易板滞淤塞之
处,作者巧妙地紧缩局部笔画,留出一些空地而使某些笔画得以舒展。这种留出的块面,白文叫留红,大块殷红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朱文叫留空,给人以疏朗舒畅的感觉。留红与空白是创作中常用的手法,正如吴昌硕先生所说的那样,好比在造房设计图纸时,就得考虑从何处开门,何处开窗一样,自然地留出空白,可以增强印面的空灵感。
(9)离合、变形:遇到印章中有的字形过分局促或平板,可使其中部件略为分开(实际上也是一种留红、
空白)。而有些文字结构松散繁杂,采用离合的手法,一可取得整体感,二可避免造成一个字分成二个字的误会。在使用离合手法时,要注意做到离而不散、合不局促才好。有些字的笔画能化长为方或化方为长,在不违背篆法结构的条件下,变左右结构为上下结构,或变上下结构为左右结构,就会在结构上取得一种新鲜感。
(10)回文、合文:有时为了把笔画少的字安排在上角、或为了改变笔画悬殊造成的其它不协调局面,可以
将习惯的文字排法改为逆时针排法,称为回文排法。有时将笔画较少的两个字,安排上下、左右相合只占一个字的地位,称为合文排法,吴昌硕先生的“一月安东令”和“泰山残石楼”是非常典型的合文排法。
(11)边栏、界划:白文印印栏就是印面四周稍留空地,一般为了不致头重脚轻,往往在印的下部边缘多留一点空地,以求稳定。朱文印的边栏或粗于文字,或细于文字,如学封泥法,则下部边刻得特别粗,也可同时将该印左或右的一条边刻得略粗一点。借用笔画作边,也是破除印章板滞的一种方法。界划早在周秦时代玺印中就不乏佳作,可以参考,所要注意的是文字与界划要配得相称,如果把汉印文字填入秦印格子,或更早的古玺格式中,就会显得不伦不类了。借用边栏与界划,可从古玺印和明清篆刻家大量的实物印谱中借鉴参考。
(l2)草、隶、楷、外文字:篆刻艺术中篆体当然应作为主体,但偶尔刻一方篆体以外的印章也颇别致,但是入印的其它书体,如何保留篆刻艺术装饰性强、金石气息浓厚的特点,值得研究。否则,印文必然如同刻出的铅字,毫无艺术趣味可言。历代古印及名家印中均不乏佳制,不妨细细玩味参考之。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