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地方志的起源和发展。
正确答案:
我国地方志的起源很早,《尚书·禹贡》记载战国以前的方域、物产、贡赋等,实际上是我国地方志的雏形。还有《山海经》,记载远古时的山川、形势、怪物等,也给后来的地方志以应有的启示。
秦汉时代已有记述国内风俗的地理书,到班固写《汉书》的时候,已特辟一部分为《地理志》。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东汉初年的《南阳风俗记》,专记汉光武帝刘秀故乡的风土人情,但后来失传了。
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东晋常琚著的《华阳国志》。“华阳”即今天的四川,此书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的政治沿革、风土人情、物产土俗和豪门大姓。南北朝时的地方志著作明显的多了起来,但多已失传。
隋唐时代,由于天下一统,为便于了解全国州郡情况,朝廷诏令编写全国性的地方志,从此开始了由中央政府编写地方志的传统。如隋代的《诸郡物产土俗志》、《区宇图记》、《诸州图经集》和唐代的《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等,都是由中央政府编纂的全国性总志。唐建中元年,朝廷规定各州郡每三年编造一次图经送报中央,后又改为五年一次。《元和郡县图志》就是宰相李吉甫在各郡县图经的基础上编成的一部总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各郡县的疆域、山川、要塞、沿革、启口、贡献、物产和名胜古迹,后因图亡,改名《元和郡县志》。
两宋时代,地方志的编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朝廷三令五申修志造图,文人学士也加以关注,这就使地方志的数量大大增多,也使编写体例更加完备。宋代以前的方志,其内容大多局限于自然地理方面,至宋代则扩大到人文历史方面,如由乐史编撰的《太平寰宇记》,体例沿袭《元和郡县志》,但又吸收《华阳国志》的长处,于地理情况之外,增加了姓氏、人物、风俗等内容,又由人物详及官爵、艺文。自此,方志内容包罗万象,编写体例明显大变,使方志由地理类迈入史学领域,从而大大提高了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现存宋代地方志约有二十多种,大都体例完备,考证有据,记事审慎,说明宋代时地方志已经定型。
元代由于疆域广大,深感修志之重要,于大德七年完成《大元一统志》1300卷,尽录古今建置沿革、山川、古迹、形势、人物、风俗、土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国一统志,为明清两代编修大一统志提供了范例和模式。
明代从中央到地方对编写地方志都非常重视,各地修志工作蔚然成风,所修方志质量也较高。明代志书达一千五百余种,今存四百余种。
清代是编修地方志的极盛时期,特别是乾隆、嘉庆之际,三修《大清一统志》,形成举国上下编修地方志的高潮。清政府还明确规定各个省、府、州、县地方志六十年一修。清代方志达五千八百多种,大大超过以前历代的总数。
秦汉时代已有记述国内风俗的地理书,到班固写《汉书》的时候,已特辟一部分为《地理志》。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东汉初年的《南阳风俗记》,专记汉光武帝刘秀故乡的风土人情,但后来失传了。
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东晋常琚著的《华阳国志》。“华阳”即今天的四川,此书详细记述了这一地区的政治沿革、风土人情、物产土俗和豪门大姓。南北朝时的地方志著作明显的多了起来,但多已失传。
隋唐时代,由于天下一统,为便于了解全国州郡情况,朝廷诏令编写全国性的地方志,从此开始了由中央政府编写地方志的传统。如隋代的《诸郡物产土俗志》、《区宇图记》、《诸州图经集》和唐代的《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等,都是由中央政府编纂的全国性总志。唐建中元年,朝廷规定各州郡每三年编造一次图经送报中央,后又改为五年一次。《元和郡县图志》就是宰相李吉甫在各郡县图经的基础上编成的一部总志,详细记载了当时各郡县的疆域、山川、要塞、沿革、启口、贡献、物产和名胜古迹,后因图亡,改名《元和郡县志》。
两宋时代,地方志的编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朝廷三令五申修志造图,文人学士也加以关注,这就使地方志的数量大大增多,也使编写体例更加完备。宋代以前的方志,其内容大多局限于自然地理方面,至宋代则扩大到人文历史方面,如由乐史编撰的《太平寰宇记》,体例沿袭《元和郡县志》,但又吸收《华阳国志》的长处,于地理情况之外,增加了姓氏、人物、风俗等内容,又由人物详及官爵、艺文。自此,方志内容包罗万象,编写体例明显大变,使方志由地理类迈入史学领域,从而大大提高了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现存宋代地方志约有二十多种,大都体例完备,考证有据,记事审慎,说明宋代时地方志已经定型。
元代由于疆域广大,深感修志之重要,于大德七年完成《大元一统志》1300卷,尽录古今建置沿革、山川、古迹、形势、人物、风俗、土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全国一统志,为明清两代编修大一统志提供了范例和模式。
明代从中央到地方对编写地方志都非常重视,各地修志工作蔚然成风,所修方志质量也较高。明代志书达一千五百余种,今存四百余种。
清代是编修地方志的极盛时期,特别是乾隆、嘉庆之际,三修《大清一统志》,形成举国上下编修地方志的高潮。清政府还明确规定各个省、府、州、县地方志六十年一修。清代方志达五千八百多种,大大超过以前历代的总数。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