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锅炉整体布置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本锅炉采用单炉膛、П型布置、悬吊结构。燃烧器布置为切园燃烧方式。
锅炉的汽水流程以内置式汽水分离器为分界点,从水冷壁入口集箱到汽水分离器为水冷壁系统,从分离器出口到过热器出口集箱为过热器系统,另有省煤器系统、再热器系统和启动系统。
过热器采用四级布置,即低温过热器(一级)→分隔屏过热器(二级)→屏式过热器(三级)→末级过热器(四级);再热器为二级,即低温再热器(一级)→末级再热器(二级)。其中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分别布置于尾部烟道的前、后竖井中,均为逆流布置。在上炉膛、折焰角和水平烟道内分别布置了分隔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由于烟温较高均采用顺流布置,所有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部件均采用顺列布置,以便于检修和密封,防止结渣和积灰。
水冷壁为膜式水冷壁,由于全部为垂直管屏,因此可以不必采用结构复杂的张力板来解决下部炉膛水冷壁的重量传递问题。为了使回路复杂的后水冷壁工作可靠,将后水冷壁出口集箱(折焰角斜坡管的出口集箱)出口工质分别送往后水冷壁吊挂管和水平烟道二侧包墙二个平行回路,然后再用连接管送往顶棚出口集箱,与前水冷壁和二侧水冷壁出口的工质汇合后再送往顶棚包墙系统,这样的布置方式在避免后水冷壁回路在低负荷时发生水动力的不稳定性和减少温度偏差方面较为合理和有利。
烟气流程如下:依次流经上炉膛的分隔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末级再热器和尾部转向室,再进入用分隔墙分成的前、后二个尾部烟道竖井,在前竖井中烟气流经低温再热器和前级省煤器,另一部分烟气则流经低温过热器和后级省煤器,在前、后二个分竖井出口布置了烟气分配挡板以调节流经前、后分竖井的烟气量,从而达到调节再热器汽温的目的。烟气流经分配挡板后通过连接烟道和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排往电气除尘器和引风机。
流经省煤器出口烟气分配挡板的烟气由连接烟道送往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启动系统为带再循环泵系统,二只立式内置式汽水分离器布置于锅炉的后部上方,由后竖井后包墙管上集箱引出的锅炉顶棚包墙系统的全部工质均通过4根连接管送入二只汽水分离器。在启动阶段,分离出的水通过水连通管与一只立式分离器贮水箱相连,而分离出来的蒸汽则送往水平低温过热器的下集箱。分离器贮水箱中的水经疏水管排入再循环泵的入口管道,作为再循环工质与给水混合后流经省煤器—水冷壁系统,进行工质回收。除启动前的水冲洗阶段水质不合格时排往扩容器系统外,在锅炉启动期间的汽水膨胀阶段、在渡过汽水膨胀阶段的最低压力运行时期以及锅炉在最低直流负荷运行期间由贮水箱底部引出的疏水均通过三只贮水箱水位调节阀送入冷凝器回收或通过炉水循环泵送入给水管道进入水冷壁进行再循环。
借助于再循环泵和给水泵,在锅炉启动期间水冷壁系统内始终保持相当于锅炉最低直流负荷流量(25%BMCR),启动初期给水泵保持5%BMCR给水流量,随锅炉出力达到5%BMCR,三只贮水箱水位调节阀全部关闭,锅炉的蒸发量随着给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通过循环泵的再循环流量则利用泵出口管道上的再循环调节阀逐步关小来调节,当锅炉达到最小直流负荷(25%BMCR),再循环调节阀全部关闭,此时,锅炉的给水量等于锅炉的蒸发量,启动系统解列,锅炉从二相介质的再循环模式运行(即湿态运行)转为单相介质的直流运行(即干态运行)。
过热器采用煤/水比作为主要汽温调节手段,并配合三级喷水减温作为主汽温度的细调节,喷水减温每级左右二点布置以消除各级过热器的左右吸热和汽温偏差。再热器调温以烟气挡板调温为主,燃烧器摆动调温为辅,同时在再热器入口管道上布置有事故喷水装置。
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正压直吹式系统,每炉配6台磨煤机,B-MCR工况下5台运行,1台备用。每台磨供一层共2×4=8只燃烧器,燃烧器为低NOX的PM型并配有MACT型分级送风系统,以进一步降低NOX生成量。
锅炉除渣用刮板式捞渣机,装于冷灰斗下面。
锅炉的汽水流程以内置式汽水分离器为分界点,从水冷壁入口集箱到汽水分离器为水冷壁系统,从分离器出口到过热器出口集箱为过热器系统,另有省煤器系统、再热器系统和启动系统。
过热器采用四级布置,即低温过热器(一级)→分隔屏过热器(二级)→屏式过热器(三级)→末级过热器(四级);再热器为二级,即低温再热器(一级)→末级再热器(二级)。其中低温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分别布置于尾部烟道的前、后竖井中,均为逆流布置。在上炉膛、折焰角和水平烟道内分别布置了分隔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和末级再热器,由于烟温较高均采用顺流布置,所有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部件均采用顺列布置,以便于检修和密封,防止结渣和积灰。
水冷壁为膜式水冷壁,由于全部为垂直管屏,因此可以不必采用结构复杂的张力板来解决下部炉膛水冷壁的重量传递问题。为了使回路复杂的后水冷壁工作可靠,将后水冷壁出口集箱(折焰角斜坡管的出口集箱)出口工质分别送往后水冷壁吊挂管和水平烟道二侧包墙二个平行回路,然后再用连接管送往顶棚出口集箱,与前水冷壁和二侧水冷壁出口的工质汇合后再送往顶棚包墙系统,这样的布置方式在避免后水冷壁回路在低负荷时发生水动力的不稳定性和减少温度偏差方面较为合理和有利。
烟气流程如下:依次流经上炉膛的分隔屏过热器、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末级再热器和尾部转向室,再进入用分隔墙分成的前、后二个尾部烟道竖井,在前竖井中烟气流经低温再热器和前级省煤器,另一部分烟气则流经低温过热器和后级省煤器,在前、后二个分竖井出口布置了烟气分配挡板以调节流经前、后分竖井的烟气量,从而达到调节再热器汽温的目的。烟气流经分配挡板后通过连接烟道和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排往电气除尘器和引风机。
流经省煤器出口烟气分配挡板的烟气由连接烟道送往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锅炉启动系统为带再循环泵系统,二只立式内置式汽水分离器布置于锅炉的后部上方,由后竖井后包墙管上集箱引出的锅炉顶棚包墙系统的全部工质均通过4根连接管送入二只汽水分离器。在启动阶段,分离出的水通过水连通管与一只立式分离器贮水箱相连,而分离出来的蒸汽则送往水平低温过热器的下集箱。分离器贮水箱中的水经疏水管排入再循环泵的入口管道,作为再循环工质与给水混合后流经省煤器—水冷壁系统,进行工质回收。除启动前的水冲洗阶段水质不合格时排往扩容器系统外,在锅炉启动期间的汽水膨胀阶段、在渡过汽水膨胀阶段的最低压力运行时期以及锅炉在最低直流负荷运行期间由贮水箱底部引出的疏水均通过三只贮水箱水位调节阀送入冷凝器回收或通过炉水循环泵送入给水管道进入水冷壁进行再循环。
借助于再循环泵和给水泵,在锅炉启动期间水冷壁系统内始终保持相当于锅炉最低直流负荷流量(25%BMCR),启动初期给水泵保持5%BMCR给水流量,随锅炉出力达到5%BMCR,三只贮水箱水位调节阀全部关闭,锅炉的蒸发量随着给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通过循环泵的再循环流量则利用泵出口管道上的再循环调节阀逐步关小来调节,当锅炉达到最小直流负荷(25%BMCR),再循环调节阀全部关闭,此时,锅炉的给水量等于锅炉的蒸发量,启动系统解列,锅炉从二相介质的再循环模式运行(即湿态运行)转为单相介质的直流运行(即干态运行)。
过热器采用煤/水比作为主要汽温调节手段,并配合三级喷水减温作为主汽温度的细调节,喷水减温每级左右二点布置以消除各级过热器的左右吸热和汽温偏差。再热器调温以烟气挡板调温为主,燃烧器摆动调温为辅,同时在再热器入口管道上布置有事故喷水装置。
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正压直吹式系统,每炉配6台磨煤机,B-MCR工况下5台运行,1台备用。每台磨供一层共2×4=8只燃烧器,燃烧器为低NOX的PM型并配有MACT型分级送风系统,以进一步降低NOX生成量。
锅炉除渣用刮板式捞渣机,装于冷灰斗下面。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