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盆腔炎
正确答案:
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盆腔炎。本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已婚生育年龄之妇女。按其发病部位,有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病。临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慢性盆腔炎由于顽固难愈,反复发作,影响妇女的健康和工作,故应予重视及积极防治。
Ⅰ急性盆腔炎
【病因病理】
1.病因
(1)产后、流产后感染妇女在产后或流产后体质虚弱,如分娩致产道损伤,或流产造成裂伤,或流血过多,或有胎盘、胎膜组织残留等,病原体易侵入宫腔而引起感染。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宫内节育器、刮宫术、输卵管通水术、造影术、宫腔镜检等生殖道手术,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或生殖道原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而引起感染并扩散。
(3)经期及产褥期卫生不良经期及产褥期子宫内膜的剥脱面,其扩张的血窦及凝血块为细菌的良好滋生环境,加之抵抗力减弱,如不注意卫生,或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宫腔而引起炎症。
(4)周围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膀胱炎等。
(5)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可转为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可急性发作。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部分病人可由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引起,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也是导致盆腔炎较常见的病原体。
2.病理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受累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有浆液性或脓性渗出物,常使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大网膜、肠管、盆腔壁发生粘连,形成盆腔包块。病原体侵入宫腔或输卵管、卵巢则可导致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或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若伞端粘连闭锁,则形成输卵管脓肿。若脓肿与卵巢贯通则发展为输卵管卵巢脓肿。病原体沿淋巴扩散至子宫旁结缔组织,则发生急性子宫周围炎和盆腔结缔组织炎,并可导致血栓静脉炎,化脓者可形成阔韧带脓肿,炎症蔓延至盆腔腹膜时,可致急性盆腔腹膜炎或盆腔脓肿,脓肿如穿破排出或破入腹腔造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情严重时,可发展为败血症、脓毒血症,甚至导致感染性休克而使患者死亡。
【临床表现】
1.病史常有经期不注意卫生,产褥期感染,宫腔、宫颈、盆腔手术创伤史,或盆腔炎症反复发作病史。
2.症状由于炎症累及的范围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起病时下腹疼痛,伴发热,病情严重者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常呈脓性,有秽臭;有腹膜炎时,可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如有脓肿形成,下腹可有包块或局部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膀胱受到刺激,则有尿频、尿痛或排尿困难。包块位于后方,直肠受压则可见排便困难,腹泻或有里急后重感。
3.体征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达39℃以上,心率增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妇科检查:阴道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穹隆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体稍大,较软,压痛,活动受限;输卵管压痛明显,有时扪及包块。有宫旁结缔组织炎时,下腹一侧或两侧可触及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穹隆或侧穹隆可扪及肿块且具波动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加快;宫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可找到致病菌;B超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炎性包块。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史以及临床表现有高热、腹痛、带下增多等。
(2)妇科检查有急性盆腔炎症体征。
2.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应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腹症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一般无妇科感染病史,腹痛多由脐周开始,然后转移局限于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妇科检查盆腔正常。
(2)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有停经史,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体温一般不高,腹痛为突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内出血多时可致休克,后穹隆穿刺可抽到不凝固的血液,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不高,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3)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突发一侧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在子宫旁扪及张力较大之肿块,同侧子宫外触痛明显,或原有肿块消失或缩小。
【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并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及脓液局限于盆腔低位。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体质虚弱者可多次少量输血,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2.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在细菌培养结果不明或无培养条件时,则根据临床表现加以选用。由于急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混合感染,故抗生素多采用联合用药。常用药有青霉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甲硝唑、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病情严重时需用广谱抗生素,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收效快。抗生素的应用要求达到足量,且须注意毒性反应。症状消失后继续给药两周以巩固疗效,力求彻底治愈,以免形成慢性盆腔炎。
3.手术治疗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1)经药物治疗无效凡有脓肿形成,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病人中毒症状加重或肿块增大者。
(2)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可继续控制炎症数日后行手术切除,手术应及时,以免发生脓肿破裂,或再次发作终难免手术。
(3)脓肿破裂突然腹痛加剧,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腹胀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均应怀疑有脓肿破裂,需立即剖腹探查,并根据患者年龄、病灶范围决定手术方式。
Ⅱ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起病缓慢,病情反复所致。当机体抵抗力弱时,可有急性发作。
【病因病理】
慢性盆腔炎有下列几种表现形式:
1.慢性子宫内膜炎产后、流产后、剖宫产后,或绝经后老年妇女,易受细菌感染,子宫内膜充血、水肿。
2.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炎症大都为双侧性。输卵管管腔因黏膜粘连而阻塞,管壁增厚变硬,常与周围组织粘连。如伞及峡部粘连闭塞,则渗出液或脓肿被吸收后浆液性液体积聚于管腔内,从而形成输卵管积水。
3.输卵管卵巢炎与输卵管囊肿输卵管炎常可累及卵巢并发生粘连形成炎性肿块,若输卵管积液穿通卵巢,则可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
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蔓延至子宫骶骨韧带处,使纤维组织增生,变硬,使子宫固定,宫颈旁组织也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扩散,直达盆壁,形成所谓的冰冻骨盆。
【临床表现】
1.病史有盆腔炎反复发作史,有生产、流产、妇科手术、经期不洁等病史,或邻近器官的炎症病变。
2.症状
(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如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失眠等。当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2)下腹痛及腰痛由于慢性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有时伴肛门坠感。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剧。
(3)其他由于盆腔淤血,患者可有月经过多或紊乱,痛经,带下增多。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3.体征若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有压痛;如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呈条索状,有轻压痛;如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可在盆腔的一侧或双侧扪及囊性肿块;盆腔有结缔组织炎时,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B超显像示盆腔有炎性包块;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输卵管部分或完全堵塞,或呈油滴状集聚;或腹腔镜检有明显炎症、粘连。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临床表现有反复下腹及腰骶酸痛,带下增多,或不孕等症。
(3)妇科检查有子宫后位,活动受限,双侧附件增厚、压痛,或有肿块。
2.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征可与慢性盆腔炎相似,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但妇科检查可在宫体后壁、宫骶韧带处扪及触痛性结节,B超及腹腔镜检查可资鉴别。
(2)盆腔淤血综合征有长期慢性下腹疼痛,与盆腔炎表现相似,但体征及妇科检查无异常表现,有时宫颈色紫,或有举痛,宫旁附件有压痛,但无明显病灶,腹腔镜检可资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对局部压痛明显,急性或亚急性发作者,可采用与治疗急性盆腔炎相同的抗生素药物。与此同时,加用α糜蛋白酶5mg或玻璃酸酶15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或用胎盘组织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2~3个月。上法对炎症的消散、粘连软化及瘢痕的吸收可起一定作用。
2.物理疗法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率,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
3.手术治疗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而症状明显或反复急性发作者,或已形成较大炎性包块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Ⅰ急性盆腔炎
【病因病理】
1.病因
(1)产后、流产后感染妇女在产后或流产后体质虚弱,如分娩致产道损伤,或流产造成裂伤,或流血过多,或有胎盘、胎膜组织残留等,病原体易侵入宫腔而引起感染。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宫内节育器、刮宫术、输卵管通水术、造影术、宫腔镜检等生殖道手术,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或生殖道原有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而引起感染并扩散。
(3)经期及产褥期卫生不良经期及产褥期子宫内膜的剥脱面,其扩张的血窦及凝血块为细菌的良好滋生环境,加之抵抗力减弱,如不注意卫生,或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宫腔而引起炎症。
(4)周围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膀胱炎等。
(5)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可转为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可急性发作。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部分病人可由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引起,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也是导致盆腔炎较常见的病原体。
2.病理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受累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有浆液性或脓性渗出物,常使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大网膜、肠管、盆腔壁发生粘连,形成盆腔包块。病原体侵入宫腔或输卵管、卵巢则可导致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或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若伞端粘连闭锁,则形成输卵管脓肿。若脓肿与卵巢贯通则发展为输卵管卵巢脓肿。病原体沿淋巴扩散至子宫旁结缔组织,则发生急性子宫周围炎和盆腔结缔组织炎,并可导致血栓静脉炎,化脓者可形成阔韧带脓肿,炎症蔓延至盆腔腹膜时,可致急性盆腔腹膜炎或盆腔脓肿,脓肿如穿破排出或破入腹腔造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情严重时,可发展为败血症、脓毒血症,甚至导致感染性休克而使患者死亡。
【临床表现】
1.病史常有经期不注意卫生,产褥期感染,宫腔、宫颈、盆腔手术创伤史,或盆腔炎症反复发作病史。
2.症状由于炎症累及的范围及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起病时下腹疼痛,伴发热,病情严重者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常呈脓性,有秽臭;有腹膜炎时,可见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如有脓肿形成,下腹可有包块或局部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膀胱受到刺激,则有尿频、尿痛或排尿困难。包块位于后方,直肠受压则可见排便困难,腹泻或有里急后重感。
3.体征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达39℃以上,心率增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妇科检查:阴道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穹隆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体稍大,较软,压痛,活动受限;输卵管压痛明显,有时扪及包块。有宫旁结缔组织炎时,下腹一侧或两侧可触及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穹隆或侧穹隆可扪及肿块且具波动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加快;宫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可找到致病菌;B超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炎性包块。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史以及临床表现有高热、腹痛、带下增多等。
(2)妇科检查有急性盆腔炎症体征。
2.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应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腹症相鉴别。
(1)急性阑尾炎一般无妇科感染病史,腹痛多由脐周开始,然后转移局限于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妇科检查盆腔正常。
(2)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有停经史,少量不规则阴道流血,体温一般不高,腹痛为突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内出血多时可致休克,后穹隆穿刺可抽到不凝固的血液,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不高,妊娠试验多为阳性。
(3)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突发一侧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在子宫旁扪及张力较大之肿块,同侧子宫外触痛明显,或原有肿块消失或缩小。
【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并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及脓液局限于盆腔低位。给予充分营养,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体质虚弱者可多次少量输血,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
2.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在细菌培养结果不明或无培养条件时,则根据临床表现加以选用。由于急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及衣原体混合感染,故抗生素多采用联合用药。常用药有青霉素、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甲硝唑、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病情严重时需用广谱抗生素,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收效快。抗生素的应用要求达到足量,且须注意毒性反应。症状消失后继续给药两周以巩固疗效,力求彻底治愈,以免形成慢性盆腔炎。
3.手术治疗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1)经药物治疗无效凡有脓肿形成,经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持续不降,病人中毒症状加重或肿块增大者。
(2)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经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可继续控制炎症数日后行手术切除,手术应及时,以免发生脓肿破裂,或再次发作终难免手术。
(3)脓肿破裂突然腹痛加剧,高热,寒战,恶心呕吐,腹胀拒按,或有中毒性休克表现,均应怀疑有脓肿破裂,需立即剖腹探查,并根据患者年龄、病灶范围决定手术方式。
Ⅱ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起病缓慢,病情反复所致。当机体抵抗力弱时,可有急性发作。
【病因病理】
慢性盆腔炎有下列几种表现形式:
1.慢性子宫内膜炎产后、流产后、剖宫产后,或绝经后老年妇女,易受细菌感染,子宫内膜充血、水肿。
2.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炎症大都为双侧性。输卵管管腔因黏膜粘连而阻塞,管壁增厚变硬,常与周围组织粘连。如伞及峡部粘连闭塞,则渗出液或脓肿被吸收后浆液性液体积聚于管腔内,从而形成输卵管积水。
3.输卵管卵巢炎与输卵管囊肿输卵管炎常可累及卵巢并发生粘连形成炎性肿块,若输卵管积液穿通卵巢,则可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
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蔓延至子宫骶骨韧带处,使纤维组织增生,变硬,使子宫固定,宫颈旁组织也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扩散,直达盆壁,形成所谓的冰冻骨盆。
【临床表现】
1.病史有盆腔炎反复发作史,有生产、流产、妇科手术、经期不洁等病史,或邻近器官的炎症病变。
2.症状
(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乏。如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失眠等。当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2)下腹痛及腰痛由于慢性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有时伴肛门坠感。常在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剧。
(3)其他由于盆腔淤血,患者可有月经过多或紊乱,痛经,带下增多。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3.体征若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有压痛;如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呈条索状,有轻压痛;如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可在盆腔的一侧或双侧扪及囊性肿块;盆腔有结缔组织炎时,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子宫骶骨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B超显像示盆腔有炎性包块;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输卵管部分或完全堵塞,或呈油滴状集聚;或腹腔镜检有明显炎症、粘连。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临床表现有反复下腹及腰骶酸痛,带下增多,或不孕等症。
(3)妇科检查有子宫后位,活动受限,双侧附件增厚、压痛,或有肿块。
2.鉴别诊断
(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征可与慢性盆腔炎相似,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但妇科检查可在宫体后壁、宫骶韧带处扪及触痛性结节,B超及腹腔镜检查可资鉴别。
(2)盆腔淤血综合征有长期慢性下腹疼痛,与盆腔炎表现相似,但体征及妇科检查无异常表现,有时宫颈色紫,或有举痛,宫旁附件有压痛,但无明显病灶,腹腔镜检可资鉴别。
【治疗】
1.药物治疗对局部压痛明显,急性或亚急性发作者,可采用与治疗急性盆腔炎相同的抗生素药物。与此同时,加用α糜蛋白酶5mg或玻璃酸酶1500U,肌肉注射,隔日1次,5~10次为一疗程;或用胎盘组织液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用2~3个月。上法对炎症的消散、粘连软化及瘢痕的吸收可起一定作用。
2.物理疗法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率,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
3.手术治疗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而症状明显或反复急性发作者,或已形成较大炎性包块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