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标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教育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标

分析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者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的区别
课外活动可以看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前身。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外活动的发展和升华。二者有着密切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
(1)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存在的;
(2)在育人功能上不同,课外活动的过程一般不具有研究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正式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一样,发挥着整体育人功能,其效能要大得多;
(3)在具体要求上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目的、计划、成系统,对活动内容、时间、程度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安排,克服课外活动的随意性,且具有评价环节。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活动课程的区别
第一,‘活动课’依然是一个教学层面的概念,是一个‘功课’,从而缺少课程意识;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课程层面的概念,它涉及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等层面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课程价值,调动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来加以设计和实施。
第二,‘活动课’的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有差异。1992年的《课程计划》规定活动课的总目标是:“各项活动都要结合其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展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许多学者意识到这种目标的局限性,认为活动课的目标既需要具体化,又需要拓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更趋向于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相统一。
第三,‘活动课’的内容缺乏课程领域观念,与以往的课外活动并无实质的区别,从而在实施过程中极大地影响了其课程价值。1992年的《课程计划》规定:‘活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班团队活动、晨会(夕会)、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依然局限在学校范围内,是学生在校内的一般活动,与学生的整个社会生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依然不够紧密;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具有明确的课程领域观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活动领域,并要求这些活动领域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和学生与文化等序列来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第四,在学习方式上,‘活动课’没有强调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其基本的活动方式依然是课外活动,如班队活动、晨会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校传统活动等,基本上是在学校范围内,在课堂中实施活动课的‘教学’,甚至变成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活动的延伸,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探究、调查访问、社会参与等方式来进行学习,相当多的学校把手工制作作为活动课的主要学习方式,或者通过某种技艺的模仿来展开。因而,活动课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产生积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开展课题研究,主张学生进行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学习,通过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通过生活来学习,通过参与社会活动领域来学习,要求变革单一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接受性学习或简单的技艺训练的浅层次的活动。通过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调查、考察、访问、测量、实验、社区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特征。
当然,1992年以来的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也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策略。如在课程评价上,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于结果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中综合性活动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目标上来看,两者都要贯彻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都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因而它们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但同时两者所承担的任务各有不同的侧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人类种族经验的精华。从课程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侧重即时信息和直接经验;而学科课程的内容侧重昔时信息和间接经验。从学习活动方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以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为主要方式;而学科课程以读书为主要方式。从课程的评价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学习的结果。当然,学科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包含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如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实验,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等学科中的活动,这些是不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隐含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阅读、听讲、书面练习和实际活动等,如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实验,数学中的测量制图,文、史、政学科中的观察、参观和调查,艺术学科中的唱歌、绘画,体育学科中的运动以及劳作科中的劳动等。显然,这些实际活动属于学科课程固有的学习活动方式,而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两者是有区别的:第
一,学科课程中的综合实践学习是在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其相应的学科领域直接相关;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它不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学科知识,但它并不受体系化知识框架的局限。
第二,学科课程中的综合实践学习的目的,必须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独特领域的综合素养,如语文课程中综合性实践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第三,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方式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实施中综合性实践学习大都以观察、实验、制作为主,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则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课)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课)有着很多共同特点,都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动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因此大家易把二者混为一谈。学科活动(课)虽以活动的形式体现,但更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服务于各学科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教学的延伸。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一种新型的独立课程类型,从本质上超越了学科课程的逻辑体系,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与地方性于一体的课程,它是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各种活动,其活动内容具有非学科化的特征。

不同学科活动课的侧重点和目的不同。如:以“到家乡某地参观学习开展活动”为例。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活动目的和侧重点:
1、语文课,重点是感受家乡的变化和用文字描述(或记录)路口的繁忙景象---写作素材;
2、数学课,重点是统计一定时间内过往车辆的数量---统计初步的收集与整理;
3、美术课,重点是用笔描绘繁忙的路口,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写生素材……
而综合实践活动,它将整合各学科知识,并渗透研究性学习。既要用数学统计知识收集整理数据,用语言描述路口的繁忙景象,拍摄一些图片资料,又要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车辆,反映家乡的变化,更要以主人翁意识思考路口存在什么不足和隐患,大胆设想,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培养社会责任感。可见,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是整合了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对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大有好处。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课外兴趣小组的区别
兴趣小组活动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和非学科性,是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开展的,是一种非全员性的活动,有的还具有较强的学科活动特点。如:书法组、航模组、舞蹈组等,都具有很强学科活动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形式上看,是对学科逻辑体系的突破和超越,从教学方式上看,它是将学生的内在需要、动机、兴趣置于中心,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操作、去体验、去探索、去发现。从地位上看,它是独立的正式课程。
(六)综合实践与课外、校外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国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要达到基本教育目标,是每个3~12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
而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开设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划分应属于校本课程,也不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
(2)从两者追求的目标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课外、校外活动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特色来开设的,是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的。
(3)从课程的类型及开发的内容来看
二者都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以活动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二者内容有交叉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还包括班团体活动、
校传统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而课外、校外活动的很多内容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开展的。
(4)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采用长短课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有些内容还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外、校外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平均每周要保证有3课时。在实施中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使用,也可以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教学时间打通使用,等等。同时要注意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而课外、校外活动的时间也是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的,占用的都是课外和校外时间。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