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睦霖题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现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整体转型。材料一西欧人领历史变革之先告别传统社会,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贡献……毁灭传统社会合理性的力量是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专业化分工使财富极大增长,创造了军事力量专业化存在的可能,军队不再依靠掠夺也可以生存了。专业化分工的推动者是商人,商人的交换活动注定了对公平规则的热爱、对自由的热爱。专业化分工构造了一个复杂的世界,公共事务需要协商才能决定,军人的命令主义和强制手段成为商业社会的桎梏,于是需要军事力量退出对社会的掌控,让民主政治登上历史舞台。近代思想家开始颂扬自由、平等和民主,他们以为这是永恒的人类博爱的主题,却不知道这更是商人的所爱。--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材料二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二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材料三不夸张地说,中国改革三十年创造的财富比中国以往所有时代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这是因为中国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现代社会。中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之中…中国的改革存在“后发优势”。中国社会的世俗化特征决定了中国的包容性,国门一旦打开,西方世界的技术文明、经济文明如洪流浸淫沙漠一般被中国所吸收;中国三十年里做了西方人千余年做的事情。--党国英、于莫《中国改革的现代性解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与西方相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有哪些?

正确答案:(1)西方现代文明的主要动力:专业化分工和商业力量的崛起。(2)“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从器物--制度--思想)。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尽管瓦解但仍占据统治(主导)地位,民主资本主义力量薄弱且发展缓慢;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压制民主,战争不休,政局动荡阻碍经济发展;思想文化上:封建保守思想占主导地位,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作为主流价值观并未占据主导地位;外部环境: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政治干涉,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3)成果:工业化和城市化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思想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方面不断进步;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生活文明化、时尚化;中国国力、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优势:借鉴西方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强;吸取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伟大战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总体趋向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有利于中国现代化。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