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2010年10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财政和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均认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三份报告均建议进行相应的改革。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认为,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这种城镇化尚是一种“伪城镇化”。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在9月25日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9月21日分别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在各自的研究报告中均提及这一问题,并提出了放开户籍制度的改革建议,只不过在改革的节奏掌控上这两份报告有所不同。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国发展报告2010》中提出,中国城市化目前仍处在“半城市化”状态。国家发改委秘书长Y解释说,我国现有城市化率的统计口径,包括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4亿在镇区生活但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 人大经济研究所的报告认为,由于中国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向短缺的时代已到来,劳动力短缺必然带来劳动者工资上涨。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将城市户籍所对应的公共服务覆盖到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将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入城并遏制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中国发展报告2010》主笔之一A在解释报告时也表示,在城市化过程中应该对农民工实行保留户籍、总量控制、放宽条件、逐步推进的方式。这种方式应该是城市政府所能接受的办法。未来要主动吸纳适合到城市居住的农村人口。提升真实的城市化水平,需要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所有在城市居住工作的人口,尤其是农民工及其子女。 资料2.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新型城镇化”被提到新的高度。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在基层视察时指出,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他强调,要着力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难题,带动内需扩大和就业增加,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L表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城市土地扩张要与农业人口转移相结合,不能单一扩张城市、大搞建设。其次,城镇化要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布局。最后,大城市要与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他表示,虽然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很快,但“市民化”速度相对较慢,超过1.5亿农民工离土离乡到城市打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有序稳妥地实现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 多位专家认为,城镇化任务提出后,需要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教育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从而最大程度上释放出新的改革红利。专家G称,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政府应当在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方面缩小待遇差别,提供更加均衡广泛的公共服务。 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1、2”,谈谈你对“伪城镇化”的认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