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评价。
正确答案:(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1853年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分为九等,无论男女,16岁以上皆可分得一份土地,15岁以下减半。建立军政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军事和文化教育的改革等都有具体的规定。按照太平军军制把农民编制起来。每25家为1两,作为基层组织。每两设两司马1人,总管25家的生产、分配、行政、司法、教育、礼俗以及军事训练等等。每两设国库(亦称圣库)和礼拜堂各1座,约由两司马管理其事。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也是除自用外上缴国库。婚丧嫁娶,概由国库按同一的标准支取,这是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组织农村生活的。
它所提出的平均土地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要求获得土地、追求平均理想社会的愿望,并使之具体化和纲领化,标志着中国的农民战争已发展到最高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又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消灭一切私有,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造成统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显然与中国社会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而且这种绝对平均主义只能是农民小生产者的一种幻想,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甚至乡与乡、 村与村之间差异都很大。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尽管太平天国在战争中没收了许多地主的土地和财物,及时分给群众;烧毁了大批的田契、债券;免除或减少了地租,或多或少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农民的拥护,促进了起义的发展,但它不可能为农民群众指出一条真正解放自己的道路。
(2)《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为重振朝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纲领,即《资政新篇》。
政治方面:主张为政的关键在于立法,即制定法律制度,并针对太平天国后期人心涣散、政事不一的实际,提出重建集中统一的中央政权,“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增设“新闻官”、“新闻篇”、“暗箱”等,使“民心公议”、“上下通情”。
经济方面: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矿企业,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和财政金融事业。奖励创造发明,给予发明专利权。
文化和社会改革方面:主张设学馆、医院、慈善机关。废庙宇寺观,禁止溺婴、买卖人口和鸦片。改革文风,提倡“文以纪实”的浅明文体。
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以上这些建议和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相比《天朝田亩制度》而言,更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资政新篇》的内容可以看出,洪仁玕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了解较深。他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进步文化,还明确地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他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对当时和日后勇于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因为他学习的还有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比魏源等人不触动封建制度而“师夷” 以“制夷” 的主张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洪仁玕提出的这些发展资本主义的建议和主张,同太平天国这场农民革命的现实的愿望和要求没有发生共鸣,并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广大农民并不能理解。因此,《资政新篇》吸引不了广大革命群众,没有在军民中引起什么积极的反响。特别是太平天国后期艰苦的军事斗争,没有也不可能给他们提供进行重大的社会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其空想性比《天朝田亩制度》更甚。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1853年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分为九等,无论男女,16岁以上皆可分得一份土地,15岁以下减半。建立军政合一的地方基层组织,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有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军事和文化教育的改革等都有具体的规定。按照太平军军制把农民编制起来。每25家为1两,作为基层组织。每两设两司马1人,总管25家的生产、分配、行政、司法、教育、礼俗以及军事训练等等。每两设国库(亦称圣库)和礼拜堂各1座,约由两司马管理其事。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也是除自用外上缴国库。婚丧嫁娶,概由国库按同一的标准支取,这是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来组织农村生活的。
它所提出的平均土地的方案,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要求获得土地、追求平均理想社会的愿望,并使之具体化和纲领化,标志着中国的农民战争已发展到最高峰。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又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消灭一切私有,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造成统一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显然与中国社会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而且这种绝对平均主义只能是农民小生产者的一种幻想,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甚至乡与乡、 村与村之间差异都很大。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尽管太平天国在战争中没收了许多地主的土地和财物,及时分给群众;烧毁了大批的田契、债券;免除或减少了地租,或多或少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农民的拥护,促进了起义的发展,但它不可能为农民群众指出一条真正解放自己的道路。
(2)《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总理朝政后,为重振朝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纲领,即《资政新篇》。
政治方面:主张为政的关键在于立法,即制定法律制度,并针对太平天国后期人心涣散、政事不一的实际,提出重建集中统一的中央政权,“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增设“新闻官”、“新闻篇”、“暗箱”等,使“民心公议”、“上下通情”。
经济方面: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工矿企业,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和财政金融事业。奖励创造发明,给予发明专利权。
文化和社会改革方面:主张设学馆、医院、慈善机关。废庙宇寺观,禁止溺婴、买卖人口和鸦片。改革文风,提倡“文以纪实”的浅明文体。
外交方面: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以上这些建议和主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相比《天朝田亩制度》而言,更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资政新篇》的内容可以看出,洪仁玕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了解较深。他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进步文化,还明确地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他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对当时和日后勇于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因为他学习的还有西方的政治制度,这比魏源等人不触动封建制度而“师夷” 以“制夷” 的主张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洪仁玕提出的这些发展资本主义的建议和主张,同太平天国这场农民革命的现实的愿望和要求没有发生共鸣,并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广大农民并不能理解。因此,《资政新篇》吸引不了广大革命群众,没有在军民中引起什么积极的反响。特别是太平天国后期艰苦的军事斗争,没有也不可能给他们提供进行重大的社会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其空想性比《天朝田亩制度》更甚。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