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社区工作者

睦霖题库>公共事业技能鉴定考试>社区工作者

日前有媒体报道,曾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在修缮后被“抹平”,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网友感叹:在这里远眺,仿佛能看到古老战争的硝烟。而如今,长城变“长墙”,徒留一地尴尬。但是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称,该修缮项目每一步都经过审批,“合理合法”。 近年来,古建屡遭破坏性修复:比如,清代壁画被修成红配绿,民国古建筑被刷成“土豪金”,历史文化建筑被修复成“现代别墅”,城隍庙内建骨灰堂对外销售…… 一般而言,文物保护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遗存不被破坏,二是基本风貌整体保留。这两个方面都保护好了,文物才成其为文物。 针对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文物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等方面的多重价值,但它和一般的艺术品不一样,历史价值是首要的。它的独特气质,不是美不美可以简单涵盖的。因此,是否合理合法,尚需求证,但这段长城已被毁容,不复昔日神韵,却已成事实。这也暴露出当前我们在文物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
以往,我们对文物的冒犯,更多是把文物拆个烟消云散。如今,破坏性修复也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清代壁画被修成红配绿,民国古建筑被刷成“土豪金”,历史文化建筑被修复成“现代别墅”,城隍庙内建骨灰堂对外销售等等。可见,若是对文物一知半解,仅凭满腔热情,容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保护文物离不开专业知识,更要有敬畏之心。事实上,文物所要传递的,恰恰是“旧”的文化历史遗产。基于发展的建设性破坏,和出于好心的破坏性修复,都与文物保护背道而驰。对文物筋骨的伤害,对文物气质的荼毒,后果是一样的。因此,面对前人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存,后人有必要保持足够的克制。
文物不只是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符号,熔铸了深沉的家国情怀。然而,它是古人留给我们非常脆弱的馈赠。进一步健全法律保护,才能保障它们的生存权。在此基础上做好文化保护,让它们以本来面貌在历史中穿行,是每一代人的责任。既不任旧如旧,坐视它们雨打风吹去;也避免改旧换新,不做“自毁长城”的傻事,才能让文物自在地呼吸。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筹建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的报告作出批示: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没有皱纹的祖母、没有白发的老者,都是让人遗憾的。对文物的真正致敬,不是按当代的价值标准和美学原则来调整它的模样,而是以现状保护为主,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适当修缮。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