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别解释五不持的含义。后三者的区别在哪里?怎样才能杜绝这些过患?
正确答案:
一、持文不持义:
有些人闻法时一味地注重优美动听的词句,倘若词藻华丽、文句隽永,用了很多成语、教证、对联,他就喜欢。
二持义不持文:
有些人只重意义而不重词句,认为文字结构只是泛泛空谈、没有加持,一切境界是通过意义证悟的,进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这也是不合理的。
三、未领会而持:
对文字和意义都重视的前提下,还要受持佛经、论典以及上师教言的真实义,若没有领会了义与不了义、秘密与意趣的各种说法,则容易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
四、上下错谬而持:
佛陀宣讲的一切法,犹如阶梯般循序渐进,非常有次第,若把这些次序上下颠倒,妄图要一步登天,便违背了佛法的规律。比如有些人对佛教的教义不通达,对佛法的层次不是很了解,总认为先尝试最高境界是最殊胜的。
五、颠倒而持:
佛法的教义原本正确无谬、清净无染,可有些人因智慧不够、闻思不够,把佛法错解而颠倒受持。譬如,禅宗和中观都讲万法皆空,他误以为空性是什么也没有,就开始毁谤因果,排斥祈祷三宝,什么善法都不做,最后邪分别念滋生蔓延,自相续因此而毁坏,甚至由此而成为佛法的败类。
后三者的区别:上下错谬而持是从学习佛法的次第上上下次第错谬而持;颠倒而持是从佛法教义认知上的正确与否而宣说。未领会而持是误解佛经,佛典中词句和意义。
如何杜绝:
1)不要有傲慢心,应该按照上师的教言:按照上下次第来修学。
2)学习任何经文论典,必须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有正确心态,才能通达它的内容。
3)不能口头上说一下、随便听一下就行了,而要对所有内容长期地串习,对法义通过词句与意义上下毫不错谬的正确途径来受持。
4)不管大法还是小法,均要视如甘露来对待,任何法师宣讲时,理当聚精会神地听受。之后再数数思惟,直至有一种觉受。如此就能杜绝这两种过患。
有些人闻法时一味地注重优美动听的词句,倘若词藻华丽、文句隽永,用了很多成语、教证、对联,他就喜欢。
二持义不持文:
有些人只重意义而不重词句,认为文字结构只是泛泛空谈、没有加持,一切境界是通过意义证悟的,进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这也是不合理的。
三、未领会而持:
对文字和意义都重视的前提下,还要受持佛经、论典以及上师教言的真实义,若没有领会了义与不了义、秘密与意趣的各种说法,则容易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
四、上下错谬而持:
佛陀宣讲的一切法,犹如阶梯般循序渐进,非常有次第,若把这些次序上下颠倒,妄图要一步登天,便违背了佛法的规律。比如有些人对佛教的教义不通达,对佛法的层次不是很了解,总认为先尝试最高境界是最殊胜的。
五、颠倒而持:
佛法的教义原本正确无谬、清净无染,可有些人因智慧不够、闻思不够,把佛法错解而颠倒受持。譬如,禅宗和中观都讲万法皆空,他误以为空性是什么也没有,就开始毁谤因果,排斥祈祷三宝,什么善法都不做,最后邪分别念滋生蔓延,自相续因此而毁坏,甚至由此而成为佛法的败类。
后三者的区别:上下错谬而持是从学习佛法的次第上上下次第错谬而持;颠倒而持是从佛法教义认知上的正确与否而宣说。未领会而持是误解佛经,佛典中词句和意义。
如何杜绝:
1)不要有傲慢心,应该按照上师的教言:按照上下次第来修学。
2)学习任何经文论典,必须先摆正自己的心态,有正确心态,才能通达它的内容。
3)不能口头上说一下、随便听一下就行了,而要对所有内容长期地串习,对法义通过词句与意义上下毫不错谬的正确途径来受持。
4)不管大法还是小法,均要视如甘露来对待,任何法师宣讲时,理当聚精会神地听受。之后再数数思惟,直至有一种觉受。如此就能杜绝这两种过患。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