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省曾发生约20t浓H2SO4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使用大量NaOH中和认为效果很好。同样,《中国环境报》2006年8约29日以《沅陵及时应急防控污染》为题报道:“一辆车牌号×××××的货车装有4.8tH2SO4,日前在开往××省××县某坪矿区途经舒溪大堤与另一大型货车会车时,不慎翻入舒溪中游河段,H2SO4流入舒溪水体,下游数千名群众的饮水安全和数千亩农田灌溉受到严重威胁。××县环保局立即启动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局领导带领监察、监测等执法、技术人员立即奔赴现场。在怀化开会的××县副县长闻讯后,也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抢险指挥。××县环保局迅速调运了4tNaOH,在县消防官兵的配合下用高压水管将NaOH冲入被污染的溪段,进行酸碱中和处理,以稀释H2SO4。××县环境监测站在事发溪段数千米内布设了10多个点,进行24小时跟踪采样监测,为政府和有关部门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和处理污染事故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应急处理及时,抢险措施得力,出事发地点出现少量死鱼外,下游溪段未发现其他损失和影响。监测结果显示,pH值基本正常。目前,由××县政府牵头,环保、安监、交警等部门参与的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仍在进行中。问题:以上案例虽控制住了环境污染,但其控制和处置措施也有不合理之处。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不合理之处。
正确答案:
从酸碱中和原理来看,H2SO4必须用碱中和,关键是使用什么碱中和才能使环境影响最小化。无论是NaOH、Na2CO3、NaHCO3还是CaO、Ca(OH)2都能起到中和的效果,然而NaOH是强腐蚀性的危险品,且NaOH与H2SO4反应生成的Na2SO4极易溶解在水中,20t的H2SO4与NaOH中和后产生约29t的Na2SO4,用纯碱中和也会生成大量易溶的Na2SO4,在局部环境中突然增加如此多的易溶解性盐类,将会对水环境和土壤产生多大的影响将可想而知。
当H2SO4泄漏时应使用石灰中和,其中和产物是CaSO4,即石膏,既可回收做建筑材料,同时由于CaSO4微溶于水,不会对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这类案例说明,当某种化学品泄漏或大量超标排放时,采取的控制措施要合理,不仅用于消洗的化学品要无毒或低毒,反应产物也不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和影响事故的进一步调查处置。
此外,H2SO4泄漏的局部区域不应该监测pH,因为当pH<2时是测不准的,应以酸度来表征。
当H2SO4泄漏时应使用石灰中和,其中和产物是CaSO4,即石膏,既可回收做建筑材料,同时由于CaSO4微溶于水,不会对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这类案例说明,当某种化学品泄漏或大量超标排放时,采取的控制措施要合理,不仅用于消洗的化学品要无毒或低毒,反应产物也不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和影响事故的进一步调查处置。
此外,H2SO4泄漏的局部区域不应该监测pH,因为当pH<2时是测不准的,应以酸度来表征。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