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题,通过考试没问题!

中国文学

睦霖题库>大学试题(文学)>中国文学

《李逵负荆》杂剧是怎样塑造水浒英雄形象的?

正确答案: 《李逵负荆》是一部著名的元人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塑造的李逵和宋江等“水浒”英雄的形象,对后来的小说《水浒传》和明清时期的水浒戏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逵是这部杂剧中最重要的人物,作者主要是采用误会和巧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偶然性的戏剧情节来塑造这一英雄形象的。李逵上场时深情地欣赏着梁山景色;“俺这里雾锁着青山秀,烟罩定绿杨州(洲)”。并且声言“人道我梁山泊无有景致,俺打那厮的嘴!”这一情节写了初李逵的思想和性格的某些特征。他对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的爱恋,表现出他对梁山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他不允许任何人说梁山泊的坏话,甚至对梁山风景有所挑剔也不行,否则他就要“打那厮的嘴”。这种言行虽然可笑,但形象地显示了李逵那率真、粗直、鲁莽的个性。这种豪犷的性格他那高尚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使人们感到这一形象非常可敬可爱。在王林酒店里,李逵喝得醉醺醺的,迷糊中听到王林哭诉自己的女儿满堂娇被贼人抢走,贼人就是梁山头领宋江和鲁智深。最后,李逵硬是用“押解”的方式,把宋江等人带到王林酒店里,要同王林对质。原来强抢满堂娇的不是宋江和鲁智深,而是另外两个冒了他们姓名的贼人。这一场闹得梁山上下不得安宁的误会,看起来似乎纯属偶然,其实是属然有深刻的必然性的。首先,由于李逵性情憨直、头脑简单,加之又喝了酒,他才会在听到王林的哭诉才不辨真假,甚至连具体的细节都不询问,便主观武断认定这是事实,误会也就由此产生。其次,由于李逵对梁山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当他发现内部有人违背梁山的宗旨,鱼肉人民时,便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暴怒得象一只发了狂的狮子,一心只想除暴安民,纯洁梁山队伍,为梁山洗刷名声,当然也就来不及作起码的调查研究,一场误会也就不可避免了。正是在这种“合情合理”的误会当中,作者通过强烈吸引观众的戏剧情节,进一步表现了李逵光明磊落、正直无私、急公好义,嫉恶如仇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酒店对质后、案情真相大白,这对于主观武断的李逵来说、不啻是迎头浇了一桶凉水。然而他并不执迷,而是知错认错,心悦诚服地负荆请罪。这表明这位“水浒”英雄是襟怀坦白,以梁山的革命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的,表现了李逵的劳动人民淳朴的本性和高尚的心灵。
通过这场误会,宋江、吴用、鲁智深等“水浒”英雄的形象很好地塑造出来了,尤其是宋江的形象更为突出,宋江是梁山的最高头领,当部下在他头上挥刀弄斧,恶言相犯时,他并不计较这是什么以下犯上的问题,而是诱导李逵弄清事实真相,严惩匪徒,保护人民的利益。酒店对质以后,按梁山的规律他可以砍李逵的脑袋,但是他宽恕了李逵,让他戴罪立功。这样描写,反映了梁山内部那种完全不同于官军的兄弟般的上下关系,表现了宋等严于律已、宽于待人、恢宏大度、爱护部下的品质,表现了他既执法严厉,又能以大局为重,注意维护内部团结的大将风度和农民革命家的胆识。此外,吴用、鲁智深等“水浒”英雄也都能给以深刻的印象。
答案解析:
进入题库查看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