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科活动设计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设计一节集体教学活动。 要求:(1)简要说明学科活动设计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2)集体教学活动内容自定; (3)集体教学活动计划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幼儿已有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活动过程等。
正确答案:
今天的学科活动已不同于过去的学科活动,它已开始融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一、学科教育目标的“一般发展”性
1、在本节一开始我们已经强调指出,幼儿园的学科活动要服从并服务于幼儿的“一般”发展,即基本素质的提高,而不以掌握学科知识和专门的技能为主要目的;
2、学科教育也要注重基本素质的提高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学科教育改革(包括中小学学科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学科教育的学术性,也不是否认学科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价值,而是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强调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东西。
二、学科教育目标的综合性
1、教育目标的综合化是与目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教育、课程整合的思想是相适应的;
2、教育目标的综合性,不仅应体现在各领域目标这一层次上,它还应体现在教师设计的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因而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该注意到一个教学过程对幼儿可能产生的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三、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
1、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传统的学科教育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因而容易忽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2、怎样使教育目标和内容既符合幼儿的需求,又不会造成课程失控、难以达到预定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这是学科教育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画龙“点睛”式的作业教学
我们知道,按知识之内在逻辑联系而组织起来的学科课程,其最大优势是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并促进其思维逻辑性的发展。一些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以一定的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知识系统化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益,改善儿童的智力活动方式。
五、教学方式的活动化,教学结果的经验化
1、重视学前知识系统化的作业教学相对也更重视教师及语言交往的作用。但这并不等于说,作业教学就是概念的直接讲解和知识的直接传递,就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教师提问,幼儿答”,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
2、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使他们很难脱离具体的操作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来理解事物。所以,即使是设计学科教学活动,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宜活动化,以发现学习为主。同时,承认并尊重经验性的,即以表象形式存在的学习结果,不强求能“说出来”。
六、教学计划的弹性化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1、学科教学一般计划性较强。无论计划得多么周密,但学习的主体——幼儿是活的,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不一定都能被我们预先准确地把握住,我们能把握的只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计划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是学科教学活动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2、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一点:学科活动虽是预成式的课程模式,但预成的式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可改变。教学过程不是计划或教案的一成不变的再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计划。但同时要明确,对教学计划或教案的修改、调整必须是有根有据、心中有数的,而不能随意而为。调整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迎合孩子即时而易变的兴趣,浮浅地取悦于他们,而是为了形成更加有效的学习。
一、学科教育目标的“一般发展”性
1、在本节一开始我们已经强调指出,幼儿园的学科活动要服从并服务于幼儿的“一般”发展,即基本素质的提高,而不以掌握学科知识和专门的技能为主要目的;
2、学科教育也要注重基本素质的提高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学科教育改革(包括中小学学科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学科教育的学术性,也不是否认学科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价值,而是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强调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东西。
二、学科教育目标的综合性
1、教育目标的综合化是与目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教育、课程整合的思想是相适应的;
2、教育目标的综合性,不仅应体现在各领域目标这一层次上,它还应体现在教师设计的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因而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该注意到一个教学过程对幼儿可能产生的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三、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
1、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传统的学科教育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预先规定性和计划性,因而容易忽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2、怎样使教育目标和内容既符合幼儿的需求,又不会造成课程失控、难以达到预定的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这是学科教育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画龙“点睛”式的作业教学
我们知道,按知识之内在逻辑联系而组织起来的学科课程,其最大优势是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并促进其思维逻辑性的发展。一些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以一定的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知识系统化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益,改善儿童的智力活动方式。
五、教学方式的活动化,教学结果的经验化
1、重视学前知识系统化的作业教学相对也更重视教师及语言交往的作用。但这并不等于说,作业教学就是概念的直接讲解和知识的直接传递,就是“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教师提问,幼儿答”,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
2、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特点,使他们很难脱离具体的操作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来理解事物。所以,即使是设计学科教学活动,也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宜活动化,以发现学习为主。同时,承认并尊重经验性的,即以表象形式存在的学习结果,不强求能“说出来”。
六、教学计划的弹性化和教学过程的灵活性
1、学科教学一般计划性较强。无论计划得多么周密,但学习的主体——幼儿是活的,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不一定都能被我们预先准确地把握住,我们能把握的只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学计划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是学科教学活动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2、如何处理这类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一点:学科活动虽是预成式的课程模式,但预成的式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可改变。教学过程不是计划或教案的一成不变的再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调整计划。但同时要明确,对教学计划或教案的修改、调整必须是有根有据、心中有数的,而不能随意而为。调整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迎合孩子即时而易变的兴趣,浮浅地取悦于他们,而是为了形成更加有效的学习。
答案解析:有
微信扫一扫手机做题